中國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繞不開鄧小平和胡耀邦等國家元老。以俄羅斯十月革命及紅色蘇聯的失敗為鑑,顛覆、復辟等也由勝利者自己醞釀或鍛造,紀念日應警惕庸俗的吹捧頌詞,倡導公平正義和理性、誠實、法治的普世價值。章海陵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將如何紀念?有人興奮不已、翹首以待;也有人沉著冷靜、不以為然;但無論態度怎樣截然不同,人們都須承認一個不爭事實,即改革開放給神州帶來巨大變化,中國已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民眾百姓的物質生活也得到實實在在的惠顧。中國隆重紀念改革開放,既不會也不能繞開「總設計師」鄧小平,更無法迴避「首席執行官」胡耀邦。日前,籌劃十年之久的胡耀邦雕像終於在湖南瀏陽揭幕。提及胡耀邦在民意和風評中的崇高地位,甚至可作這樣比喻,倘若紀念日對他的歷史功績絕口不提,有良知和正義感的民眾都不能接受,還會報以嗤之以鼻。
胡耀邦建立什麼豐功偉績,讓人民這樣懷念他呢?在鄧小平等元老的支持下,他以莫大勇氣和膽識主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全國性大討論,與思想僵化的「凡是派」對決,且大獲全勝。這場討論絕非學術切磋與思想爭論,而是正式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大幕,切實改變了國家與人民的命運。
中華民族並不崇尚空洞的哲學理念,而堅信「眼見為實」。回看當年,堂堂中國首都一到晚間大街小巷黑燈瞎火,市民夜生活絕無「外出餐飲」這回事,而如今北京哪怕最尋常的小馬路都已成了霓虹閃爍的私營食街;中國曾是自行車大國,排山倒海的「車陣」遭全球嗤笑,而四十年後各地節假日大街及高速公路因擠滿私人轎車而寸步難行。這番「榮景」已引發不少民眾擔心中國的未來:富足繁榮會否一夕灰飛煙滅?倘若回到改革開放前,萬萬不可!
而中年以上的中國民眾,即改革開放初期的過來人一代,對紀念日卻是另一番情懷。他們與其說在讚揚「胡耀邦時代」的種種優點長處,不如說在回味與咀嚼那個年代的氛圍與風氣。氛圍與風氣本是難以形諸筆墨、虛無縹緲之事,可在當年卻是一連串具體事件的降臨,是一種堅實的存在,令人肅然起敬、更口服心服。而在今天的普通民眾聽來,這一切似乎比神話故事還要驚心動魄!
比如,身為中央級高官的商業部長因在豐澤園餐飲時略佔便宜,就被不光彩地點名及「削職為民」,舉報他的服務員受到國家英雄般的讚揚。海上石油鑽井隊因「野蠻」操作造成傾覆事故,副總理及部長級高幹被問責,遭嚴厲處分。高幹子弟強姦民女即判死刑,迅速公告天下。為協助街道派出所取證,胡耀邦「六親不認」批准民警進入中南海抄家、繳獲搥琚C而更早、更震撼人心的是,國家領導人華國鋒在鄧小平、陳雲和胡耀邦等人敦促下,為七六年四五天安門事件平反。這些,就是中年以上過來人深切感念、中年以下一代匪夷所思的「風氣」與「事件」。一宗宗、一件件都顯示,在中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國人有自由表示觀點和情緒的權利!難怪在改革開放「紀念年」的今天,多少人在呼喚:回來吧,胡耀邦年代!
追念舊時代氛圍
改革開放初期的時代氛圍,中國民眾在追念和回味;十月革命「元年」的風氣,俄羅斯人民又何嘗不在高度評價?專制沙皇被推翻,「乾渴」已久的俄羅斯大地迎來法國大革命平等精神的傾盆雨,社會上不再有「老爺」和「奴隸」,如後來的抒情歌曲《燈光》所唱,「到處是同志,到處是朋友」。
尤值得一說的是,關於列寧是普通人的各種故事被寫進中、小學課本:革命領袖即使在受百姓敬仰之時,也首先是公民,「是人,而不是神」。請看,列寧因沒帶通行證而被警衛阻擋在斯莫爾尼宮大門外,受到留難的領袖不僅不惱怒,更表揚這種「認證件,不認人」的負責精神。在克里姆林宮理髮室,日理萬機的列寧像普通顧客那般排隊等候服務,不受任何優待。遠方農民看望地位堪比舊日沙皇的國家領袖,且贈送燻魚,這是缺吃少穿年代的稀貴食物,而列寧立即將其轉送幼稚園,因為官員不得收受禮品。列寧也有「粗暴待人」的時候,那是有一天目睹了訪民的怯弱及官員的傲慢而大發雷霆,不由感嘆舊時代習氣的頑強。
但是,不等列寧離世,紅色蘇聯的平等精神開始消退,時代氛圍、社會風氣也出現「變質」。到斯大林時代,森嚴的等級制度更粉墨登場,甚至比沙皇年代還要過份。音樂大師蕭斯達霍維奇在回憶錄中寫道,家附近電氣列車的月台上,沒有任何規定,旅客候車時自動分為兩邊,這一頭是普通市民,而另一頭是官員及家屬。若歷史已證明十月革命及紅色蘇聯是一場失敗試驗,那麼斯大林時代月台上的這道風景就是挫折的先兆。何其諷刺、辛酸!
在許多革命者心目中,失敗、顛覆、復辟和功敗垂成等類字眼,是可怕屈辱之極的夢魘,但難道不也是由勝利者自己醞釀或鍛造?而最早、最敏銳意識到這一「敗因」的恰恰是列寧,而且也正是紀念日引發的警惕。列寧表示,紀念革命先輩不要發表「庸俗的頌詞」,而要闡明自己的任務。他提醒,要防範「敵人」利用紀念日及前輩的名字來欺騙人民大眾。列寧不愧是首屈一指的精明政治家,但即便如此,他仍然低估了「庸俗」的力量。「庸俗」不僅抹掉「任務」,也毀掉「紀念」活動,更辱沒先輩的英名,令光芒萬丈的革命事業淪為天大笑話。
列寧沒想到的是,「庸俗」還是法力無邊的邪惡力量。是,庸俗的吹捧者未必是陰謀家,但陰謀家必定精通吹捧術,一旦篡位成功,還必定既貪腐無度,又氣焰薰天,急於享受他人的戰戰兢兢與脅肩諂笑。而這一刻,就是革命精神的壽終正寢之日!
斯大林靠庸俗頌詞上位
列寧的接班人斯大林是一名無法無天的粗野政客,靠「庸俗的頌詞」及擅用先輩之名欺騙民眾而上位。但嚴格說來,種下斯大林這一禍根的,也是「光輝領袖」列寧本人。因為在他威望最高、健康狀況也尚可的時候,他醉心於理論建樹與道德呼籲,卻對黨與國家民主制度的設計無所用心,甚至一片空白。歷史對列寧的懲罰也夠嚴酷,他創建的紅色蘇聯在他去世後很快變成一個世人不敢恭維的專制帝國,而且只存活至一九九一年。當然,前蘇聯垮台還有其他重大原因,遠不止是列寧的「疏忽」與斯大林的「狡詐」。
在中國,論及紀念或紀念日的運作,須承認毛澤東是無可企及的高手。一般說來,領袖都憂心革命口號由新鮮刺激、所向披靡,漸漸變為平淡無奇、味同嚼臘和「神憎鬼厭」。領袖更深知紀念歷史事件與傑出人物的重要作用,大可由此汲取繼續革命的靈感、激發獻身者的崇高、喚起倦怠者的羞愧。毛澤東最精采的「紀念文字」,就是「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就心媄纗L,難道我們還有什麼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麼錯誤不能拋棄嗎」?毛澤東的這段語錄,文革中也被用來推波助瀾,開展殘酷鬥爭,成為許多幹部及民眾的痛苦回憶。可見捲入不光彩的政治運動,再精采的「紀念文字」也會黯然失色。
「最後聽江青的」
列寧關於「紀念日勿獻庸俗頌詞、而要闡明任務」的文字,中國報刊其實早於六十年代就已披露,文革期間也沒有迴避。可是文革中獻給毛澤東的「庸俗的頌詞」鋪天蓋地,狂熱吹捧無以復加,其中最拙劣的是,張春橋向文藝界群眾表示,「可以百家爭鳴,但最後聽江青的」。這個足智多謀、向來以正面形象示人的「軍師」,卑微惡俗至如此程度,令眾多人士吃驚和氣憤。
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日子堙A重提已是歷史陳跡的張春橋高論,似有不夠「厚道」之嫌。不,在紀念日的時間點上,將張春橋「可以百家爭鳴,但最後聽江青的」表白,與胡耀邦主導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好好作一番對照比較,人們可看清,庸俗的頌詞與吹捧既暗含邪惡、驕橫,本身也是低俗、愚昧的大暴露。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倡導,特別是鄧小平「九二南巡」告誡「不要爭論」及「不問姓資姓社」,則宣示了「比太陽還要明亮」的公平正義、無須論證和探討的普世價值,即理性、誠實及法治等。這些「公共品」不僅跟當下民眾生活須臾不可分離,作為精神財富更照耀中華民族的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