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題目
有人說以粗言穢語表達不滿或激動的情緒無傷大雅,無損人際關係,試談談你的意見。
◆學生首輪發言(節錄,經編輯修訂)
A:講粗口宣泄負面情緒,會否損害人際關係,要視乎對象。例如家人不喜歡粗口,因為他們希望子女表現斯文;朋友則無損關係,因為大家都明白這是朋友的溝通方式。
B:我認為講粗口多數不會損害人際關係,因為粗口是一種文化,每個國家都有其特色,而非無禮、無文化之舉。粗言穢語都是語言的一部分,例如對朋友來說,就是共同語言,更能表達情感,而且不少人學習異國語言時,都會先學當地粗口。不過,對家人說粗口,就會傷害親情。
C:講粗口表達不滿、激動,不會損害人際關係,但有個大前提,講粗口不能過量,正如進食不能過量、開玩笑不能過火般。粗口當語氣助詞,是可以的,如球賽入波,忍不住說粗口,可以帶動激情,更能維繫友誼,但是將粗口當為動詞、名詞或形容他人外貌時,就會損害人際關係。
D:我認為粗言穢語的用意是增加語氣,可以說是語氣助詞,激動、開心或不快時,都能以粗口表達。在適當的時候,是可以用粗言穢語,如與知己朋輩相處;但若面對長輩、處身公眾場合,就要減少使用粗言穢語。
E:我很同意同學D的說法。我認為人們對粗口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粗口更能表達情感,但又有人視此無禮、無家教。老一輩認為粗口等於無禮、無家教,可能會指摘父母,親子關係因而疏離。如果面對朋友,說粗口就沒甚所謂,別人說粗口,你不說粗口,好像顯得不合群。
◆解題
有份點評的喇沙書院中文科教師谷明翰建議,學生審題時應思考:(見表)
註:谷明翰提醒,例子宜靈活運用,忌毫不變通
◆整體點評
問:如果學生在討論時講粗口,會否扣分?
答:視乎情G。若以粗口為例子,正經地闡述看法,不會扣分;若說粗口只為宣泄情緒,就一定扣分。
問:綜合整體表現而言,為什麼認為學生推論粗疏?
答:學生常說:「若對家人說粗口,就會影響親子關係。」但是為什麼呢?學生首先沒有論述粗口本質(如帶侮辱成分)、關係特質(如和諧),其後沒有講解粗口怎樣影響關係(論證過程),推論便顯得粗疏。
“ 有效發言示範
粗口本身帶侮辱成分,有不少牽涉性器官的詞彙,容易導致別人動怒,如港鐵偶爾有乘客以粗口互罵,涉事人物與旁觀者的心情也會受影響。同樣,對家人說粗口,輕則致對方情緒波動,重則關係變僵、互不瞅睬。 ”
問:學生C首輪發言時,不少旁觀者都忍俊不禁,現場氣氛變得輕鬆。他的首輪發言說得好嗎?
答:學生說「不要過量」、「視乎情G」,幾乎適用於所有題目,如過分投入讀書,會變書蟲;運動過多,會損害健康。學生宜進一步說明,例如解釋形容樣貌的粗口為何影響關係。但他後來以紋身例子論證,我挺欣賞的。紋身與粗口都屬於次文化,從前大眾認為只有不良分子才會刺青,但現在不少人覺得刺青反映個性、是一種文化。由此可見,人們對粗口的今昔想法亦已轉變,大眾比從前更能接受粗口。另外也有學生提到政界辯論時,不宜使用粗口,這亦是「粗口難登大雅之堂」的例子。
■5人立場相同怎麼辦?
題目﹕
以下兩個詞語均可形容人生的路。哪一種路對青少年成長更為有利?試談談你的看法。
平坦通達 崎嶇迂迴
◆整體點評
5人的立場同為「崎嶇迂迴」,論點相似,如挫折可以培養解難能力、自信、獨立等,有人引運動員楊文蔚為例,她小時家貧,既要照顧家庭,亦要兼顧學業與練習,磨出意志,故能於跳高場上堅持。到了討論中後段,學生開始重複發言內容。
◆建議
面對窘態,九龍華仁書院中文科主任張大超建議:
(1)忌單邊論述
學生不宜單邊論述或「排他」,選定「崎嶇迂迴」的立場後,不應只講「迂迴路的好處(利)」,亦應闡述「平坦路的好處(利)」及「迂迴路比平坦路更優勝之處」」,並扣緊「青少年成長」的方向論述。
“ 有效發言示範
平坦路固然有好處,對於喜歡發展興趣的學生來說,如果家境小康、條件充足,就可以按個人意願專心發展。不過,大部分年輕人讀書時並無清晰目標,若然無風無浪地成長,亦易耽於逸樂。所以,多一點歷練對他們成長更為有利。(宜另舉例佐證) ”
(2)選擇與別不同
當知道有4名學生選同一立場時,可在首輪發言時嘗試揀選其他立場。「表面看是4對1,換個角度想,4個人都用相近觀點回應你,豈不是你1個應對4個人,發言次數不就自然增多?」(前提是學生已預備兩選項的利弊)
◆發言禮儀
張大超亦提醒學生要注意發言禮儀:
(1)腳踏實地,勿抖腳
(2)除非摘寫重點,否則握緊雙手,避免緊張時無意識做出小動作如撳筆
■卷四7重點
中午說話練習結束後,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林偉業於禮堂演講,提醒學生應付文憑試卷四時,需要注意7個重點:
1.首輪發言:
盡量涵括所有選項
壟斷發言日漸嚴重,考生為求自保,最好於首輪發言時,已闡明個人立場、理由,以及概述其他選擇未能成為心水的原因,顯示個人有兼論能力。
2.勿將選項打落「十八層地獄」
題目所有的選擇都有可取之處,若問「釣魚或跑步,哪樣更能比喻學習」,兩種選項其實皆能比喻學習,立場是釣魚的考生就要闡明「在什麼情G下」,釣魚更能比喻學習,而非不停數落跑步的壞處,將它打落「十八層地獄」。
3.多角度思考
「提起學習,你會想起什麼?」考生很多時只將學習與考試掛u,然而宜於卷四考試展示詞語不同的涵義,如學生活技能、成長、終身學習等,構成不同情境,方便比較。
4.忌作「假同意」
很多考生回應時,習慣先說「我好同意你的說法」,隨後說的全是駁論,此為「假同意」,不宜模仿。若想有禮地駁論,宜說清楚「我同意你(哪部分內容),但不同意(哪部分言論)」。
5.引用古語要三思
考生以為引用古語,便能展示文化內涵,但備試時宜三思:肯定自己明白古語意思、引用貼切,能解釋與論點的關係。別以為說了一句古語,就如同完成「任務」。
6.應對壟斷、「疊聲」
考生若想有禮地爭取發言,上半身可以稍傾前,予同組考生一個信號,自己準備發言。
7.總結 ≠ 有效發言
時間倒數30秒,考生愛總結如「今日有3位同學選擇甲、2位選擇乙」,屬於無效發言。
文:蔡康琪
圖:蔡康琪、Radachynskyi@iStockphoto
[語文同樂 第3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