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適逢「世界兒童日」(20日)前夕,有組織調查貧窮家庭兒童的生活所面對的匱乏,發現共有89.5%受訪的貧窮兒童陷於匱乏狀G,推算目前本港兒童匱乏人口有20萬。雖然大部分基層家庭負擔到兒童的生理需要如食物及衣物,但在支援兒童的學習需要方面仍有經濟困難,有74.4%受訪者稱未能負擔課後功課輔導班。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及兒童權利關注會於去年7月至今年7月期間,訪問457名主要介乎7至14歲、家庭收入低於貧窮線(即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一半)的基層家庭兒童,了解他們各方面如食物、家居設施、社交及課外活動的生活需要,如受訪者無法負擔兩項或以上的基本需要時,即屬匱乏。 57%無合適地方做功課 調查發現,22項生活需要中,受訪貧窮家庭兒童匱乏項目中位數是12項。大部分受訪家庭能提供兒童基本需要,逾七成可負擔每日三餐、近六成每日有新鮮水果及蔬菜等。 不過,不少家庭都未能滿足兒童學習上的需要(見表),其中最多受訪者(74.4%)稱未能負擔課後功課輔導班,其他無法負擔的項目包括參與教育遊戲(67.8%)、參與課外活動(67.3%)。調查亦顯示基層家庭未能為兒童提供合適環境,有64.3%的受訪家庭無法為10歲以上不同性別的兒童提供自己作息空間,57.1%家中無法提供合適地方學習及做功課。 小五的楊同學與媽媽同住,但因媽媽持雙程證而不能工作,兩人平日依靠綜援維生,扣掉板間房租金每月剩下一千多元,兩母女唯有節儉過活。媽媽坦言「一支筆都好貴」,會貨比三家才購買。楊同學曾獲資助免費學習鋼琴3年,但後來因資助完結、無法負擔而中斷,希望可重新學習。孝順的她有時吃不飽也不會講,免得給媽媽壓力,現在最希望媽媽盡快拿到身分證工作。 倡增綜援學習津貼 加強課後支援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指出,基層兒童普遍缺乏社交及學習資源,甚至有兒童「零社交」,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及升學發展。社協稍後會將調查報告遞交扶貧委員會及兒童事務委員會參考,當中建議政府改革綜援制度,如增加綜援學習津貼金額、為不同年齡的綜援兒童提供不同的基本金額等,報告又建議加強課後學習支援,如設立每人6000元的「課後學習券」、訂立地區扶貧策略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