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Marina Fiorato早年寫過一系列歷史小說,2017年以筆名 M. A. Bennett作新嘗試,變成新晉青少年文學作家,著作有S.T.A.G.S.及今年出版的The Island。S.T.A.G.S. 獲電影發行商青睞,購入版權擬開拍電影,現正由電影《飢餓遊戲》著名編劇Peter Craig撰寫劇本。
此書以校園驚慄為賣點,由傳統貴族寄宿學校的一宗謀殺案展開,女主角是以獎學金入學的平民學生,她和其他同學被校內的「精英分子」邀請參加周末派對,活動主題是打獵、射擊和釣魚。沒有成人管束下,驚險事情接二連三發生,女主角發現自己成為「獵物」,揭示校園猶如現實社會,階級鬥爭、弱肉強食無處不在。
創作靈感源於祖母經歷
Marina說創作靈感源於祖母的工作經歷:「祖母曾於大宅工作,該大宅周末會舉行打獵、釣魚及射擊活動,有政客及名人參加,祖母就負責安排眾人的住宿及膳食等。我把這概念變成故事,獵物由動物變成人類,寫一個『上流社會以殺戮為樂』的故事。」
為了令故事貼近青少年,Marina創作時常向15歲及13歲的子女取經,「自己曾經是年輕人,但事隔多年,太多轉變了。我特別留意子女平時的說話節奏及方式、常用的俚語等,他們說話直接,有時會告訴我『媽,我們不會講這些的』,或直接批評我的主意不可行。說真的,若子女未到青少年的年紀,我也無法寫出S.T.A.G.S.」。
系列有三部曲,如同其他廣受歡迎的青少年文學作品如《哈利波特》、《飢餓遊戲》、《移動迷宮》及《吸血新世紀》等,讀者與書中人物結伴成長,「S.T.A.G.S. 第三部出版時,主角將年屆18,準備離開學校,希望讀者也一同經歷此成長過程」。
子女日漸成長,Marina希望創作適合他們閱讀的作品,「看茈L們讀S.T.A.G.S.,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本書也是獻給他們的」。
青少年文學作品在外國一直大有市場,難道外國書蟲特別多?Marina說:「英國學校每天有40分鐘至1小時閱讀環節,學生純粹坐下來閱讀。學校提供書單,有書指定要讀,他們袋中也常帶書本。」她說英國學校很重視文學,文學是很多中小學的必修科,學生自小閱讀莎士比亞作品,於課堂演出劇作,公開試題也有莎劇,「莎士比亞作品是文學瑰寶,是給學生最大的禮物。學生讀的就算不是原文,也可從摘要中欣賞故事,當中有悲劇、嫉妒及人性野心,也就是現時電視劇的元素」。
愛閱讀的小孩也難逃五光十色的網上世界,Marina起初擔心電子屏幕會取代書本,卻發現青少年並不特別愛電子閱讀,她認為網上平台對推廣閱讀有一定作用及幫助,「社交平台有互動,YouTube也有人分享書評,資料豐富,讓讀者認識不同書籍。不少人看過小說改編電影或電視劇後,會被吸引去讀原裝小說,如近年大熱的Netflix劇集13 Reasons Why(《漢娜的遺言》),這是個很好的效應」。
「讀物無分對錯 享受閱讀就好」
Marina笑說讀書時期「寫過很多爛到不行的詩歌及劇本」,從沒想過有一天會成為作家,但她就如大部分英國小孩一樣,自小愛閱讀,「每本書就像一扇門,帶我們到不同的世界,閱讀給我大量的機會穿越時空、環遊世界,遇見不同的人」。
身為家長的她明白培養孩子閱讀和寫作不易,「讀物無分對錯,享受閱讀就好。有些老師或家長很執著要孩子讀正規、內容正面的書籍,現實是『雞仔文學』(Chick lit)這類書反而可引起閱讀興趣,孩子自然會主動接觸其他類型的書籍」。寫作也同理,由淺入深,Marina表示,「叫你坐下來就立即寫好一篇文章,是不可能的。先試寫句子,句子累積成段落、章節,最後變成書」。她曾聽說有作家用每天坐地鐵的29分鐘,在手機寫完一本書,證明「機不離手」不是妨礙創作及閱讀的藉口。
■年輕人愛讀哪些書?
國際網上書店Book Depository市場推廣經理Mitch Lang表示,最受青少年讀者歡迎的書籍有3類,當中包括於2017年慶祝首部出版20周年的《哈利波特》系列,「第二類(受歡迎書籍)是歷史人物及名人傳記,如歌星Beyoncm、球星美斯等,他們是年輕人的偶像及榜樣;另一類就是曾改編成電影的小說,如去年上映的 Wonder(《奇蹟男孩》)及 Call Me by Your Name(《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網上書店的客戶群以家長為主,特別是工作繁忙的在職父母,他們可隨時隨地為子女蒐羅各類圖書」。(圖c)
文:伍婉妮
圖:伍婉妮、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3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