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衝突持續,促使外商將生產轉遷移至東南亞,令當地的外國直接投資(FDI)趨於蓬勃。根據8月底至9月初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430多家在中國設廠的美國企業當中,約三分之一已將生產線撤出中國,或正考慮撤出中國。愈來愈多企業選擇以東南亞替代中國,成為新的生產基地。美股昨日高開,惟市場憂慮地緣政治形勢惡化,並對即將公布的大量美企業績態度觀望,令道指和標普500指數早段轉跌。不過亞馬遜、facebook、蘋果、微軟、Alphabet等科技股早段向上,納指上漲。
觀望業績 美股早段升轉跌
馬來亞銀行旗下金英證券研究部的數據顯示,今年頭9個月流入越南製造業的外國直接投資額按年增長18%,當中包括韓國曉星(Hyosung Corp.)以12億美元投資聚丙烯生產項目。根據泰國央行的數據,今年1至7月,泰國的淨外國直接投資額,按年增長53%至76億美元,其中流入製造業的資金增長近5倍。同期菲律賓製造業的淨外國直接投資額,由一年前的1.44億美元,增至8.61億美元。
馬來亞銀行的分析指出,中美貿易戰可能會吸引更多企業在東盟(ASEAN)設立業務,避免美國向在中國製造的產品加徵關稅,消費品、工業、科技、電信硬件、汽車和化學品等行業,都對東南亞感到興趣。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洲有限公司的分析認為,貿易緊張局勢加速了生產線向東南亞轉移的趨勢。由於生產成本較低及貿易自由化,東南亞近年是重要的增長市場。
不過東南亞仍不能完全避免受到中美貿易爭端波及,例如泰國9月出口按年減5.2%,是19個月來首次。
哈利電單車 部分生產移泰國
根據馬來亞銀行的資料,美國電單車生產巨擘哈利(Harley Davidson)已將部分生產轉移泰國。日本松下(Panasonic)去年初關閉美國廠房,將生產和出口轉移至馬來西亞。美國鞋履品牌Steven Madden已宣布,將手袋的生產由中國轉移至柬埔寨。
蘋果電源組件供應商台達電子,在7月提出以21億美元收購泰國子公司,擴大在泰國的生產。博士音響(Bose Corp.)耳機製造廠台灣美律實業 (Merry Electronics)已計劃將部分產品的生產,由中國南部轉至泰國。(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