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周二(30日)發表兩年一度的《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指人類為了日益增加滿足需要而「過度消耗」,如今已導致地球宜居性逐漸變差和物種大滅絕,由1970年起至2014年,世上有超過4000種野生有脊椎動物消失,44年來大跌六成。 報告顯示,這些消失的野生物種中,居於淡水生境的動物群是重災區,44年間種群數目重挫八成;而從地區層面來說,亞馬遜雨林所在地拉丁美洲情況最嚴重,同一時期內有接近九成種群數目消失。 整體而言,地球上各種野生動物,其消失速率較數百年前快100至1000倍。另外若以地球上動物的生物質(即有機體的整體質量)計算,人類佔整體三成六,家畜佔六成,野生動物僅佔4%。 WWF國際總幹事Marco Lambertini表示,有關數據非常駭人,因不同於野生動物數量減少,物種滅絕是不可逆轉的。他以珊瑚作例指出,即使人類可以將全球暖化控制在1.5度,珊瑚死亡率仍高達七成至九成。他更直言「這份報告唯一好消息,就是我們知道這事正在發生」,呼籲國際社會應了解氣候轉變是威脅人類經濟社會的大事,而非單純僅是野生動物消失那玲眾獢A強調只有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星球,才能支持人類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 聯合國本月初亦發表報告,指現時全球平均氣溫已經較19世紀中期工業化之前高出1度,預計最快到2030年就會到達各國之前共識訂立的1.5度關鍵水平,並正朝升溫3℃的「不宜居」水平進發。(法新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