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生效4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周訪華3天,內地《環球時報》形容是中日關係回到正軌的標誌事件,又認為中日應確立「共存共榮」大原則, 積極面向未來。不過《環時》用字引起內地網民熱論,直指「震驚」 ,質疑是否要共建「大東亞共榮圈」。 《環時》社評題為<中日社會需調整心理重塑彼此認識>,指中日關係需要再定位,走出之前關係惡化留下的陰影,積極面向未來,「中日社會要相互尊重,肯定、接受對方的長處,坦然面對自己的短處……減少互疑,增加相互諒解和適應性,為兩國關係的回暖不斷加注動能」。 社評表示,確立了「彼此尊重」和「共存共榮」大原則後,中日就容易「和而不同」,「中國人就會發現,日本從技術更新到精細管理,有很多值得中國長期學習的優點。中國身邊有一個日本這樣的規模不很大、但精緻程度卻很高的國家,是很不錯的一件事。 日本人則會發現,中國現代化的機器一旦運轉起來,它的規模效應是日本不得不歎為觀止的」。 社評又說,中國社會應克制對日本復活軍國主義的想像,「不要用日本可能變成一個核大國並重新侵略中國的風險嚇唬自己」,稱「中日因釣魚島的紛爭惡化兩國全面關係,不能不說是挺滑稽的一件事,這不是兩個成熟大國應該做的」。 不過《環時》提到「共存共榮」,令不少內地網民聯想起日軍侵華時期偽政權汪精衛與時任日本首相近衛文J簽署的《共同宣言》,當中就提到雙方共同目標是「實現共存共榮東亞復興」。 有網民於微博留言直指「震驚」,質疑是否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斥責「這個口號也敢用?」亦有網民感嘆「風水輪流轉」,問:「還手撕鬼子麼?」 但也有網民認為「共榮」無問題,「雙方平等關係就行。這是升級2.0版本」、「東亞一體化,東亞共榮是正確的,但是必須由中國主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