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港住昨向本報表示,此前的研究陸續找到微塑膠,部分甚至小得可以穿過細胞,已反映微塑膠污染嚴重,可預期總有一天會都在人體內找到,今次的發現只是印證了過去的成果。他稱,人類攝取微塑膠時有可能同時攝取到污染物,但估計實際影響未必太大,因為數量未必多,而即使不含微塑膠的空氣、水和食物,都可能有不同的污染物。 醫學界目前對微塑膠如何影響人類健康所知不多,但以往對動物的研究顯示,微塑膠會影響免疫系統,對肝臟也有損害。塑膠通常由一系列化學物製成,令它擁有不同特性和顏色,當中很多都有毒或會干擾荷爾蒙。此外,塑膠也會吸納其他污染物,包括二噁英、金屬和殺蟲劑等。研究人員稱,腸道內的微塑膠會影響消化系統的免疫反應,亦會令有毒化學物或病原體傳播。以往有研究發現,鳥類的消化系統吸收塑膠後,會令身體的鐵質吸收受干擾,並會令肝臟增加負荷。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員懷特博士(Stephanie Wright)指出,今次研究所發現的微塑膠較大,相信對人體不會造成太大影響,要關注的是它們附帶的化學污染物會否在經過腸道時被吸收。她說,今次研究的測試工具無法檢測小於20微米(相當於人體細胞)的粒子,如果改用拉曼光譜學(Raman spectroscopy)方法,可以找出小至1微米的粒子,相信會找到更多微塑膠。(綜合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