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接近新學期開學﹐學生陸續搬入大學宿舍﹐準備迎接新學年。有華人社區服務機構表示﹐學生無論由中學轉入大學﹐又或從另一個國家到加拿大升學﹐在面對新環境時﹐往往遇上心理及精神壓力。如未能及時干預﹐問題日積月累﹐後果可以很嚴重。
家和專業輔導中心總幹事黃曉瑩博士表示﹐過去幾年﹐他們便處理不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個案。
中學升讀大學﹐學生固然要適應新環境﹐但對於從另一個國家到加拿大升學(中學或大學)的學生來說﹐要面對的問題就更大﹐皆因他們在本國可能無親友﹐情緒或行為開始變異時﹐亦難有人從旁察覺、提點﹐無法在發病前期及時干預或治療。
黃解釋﹐來自中國的學生更可能出現模範少數族裔(Model Minority)的情況﹐就是他們往往被外界視為讀書成績優異﹐而身處中國的家長更可能盡用所有資源﹐供子女出國讀書﹐故對他們寄以厚望。子女每次與父母聯繫時﹐家長除叮嚀小心身體外﹐其他話題便總離不開讀書成績﹐卻因此對子女帶來無形壓力。
黃曉瑩說﹕「當子女成績與預期有落差時﹐父母便加以苛責﹐久而久之﹐子女便只向父母報喜不報憂﹐自己有問題時亦不敢向父母提及﹐只能藏在心堙M形成心理問題。」
她又指出﹐華人家長的另一問題就是喜與人比較。家中有兄弟姐妹的﹐自然有比較﹐其次還可能與鄰居、親戚的孩子比較﹔但須知每人各有長短、優劣﹐不能事事相比。
黃又指出﹐雖然大學或公校教育局都有社工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但留學生可能基於言語障礙、文化差異而鮮有求助。能提供華人青少年心理輔導的社區機構又寥寥可數﹐在一些小埠如貴湖市(Guelph)、滑鐵盧等地更乏善足陳﹐故有需要的華裔學生更是求助無門﹐亦較易出事。
對此﹐黃表示﹐已鼓勵校方在迎新會時﹐向新生作出開導﹐並提供求助方法。至於大學或公校的社工服務則基於資源所限﹐短期內要增加或改善服務會比較困難。學生本身如發現遇上巨大精神或心理壓力﹐不妨多做運動﹐可收減壓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