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經貿紛爭陰雲密佈之際,國務院昨日宣布,將下調部分亞太國家的大豆進口關稅,自7月1日起將印度、韓國、孟加拉、老撾和斯里蘭卡大豆進口關稅稅率從3%調降至零。分析認為這是為應對可能爆發的貿易戰。明報記者 農海產鋼鐵煤礦 關稅亦有調低 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通知,自7月1日起,對原產於孟加拉、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的進口貨物適用《〈亞洲-太平洋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協定稅率。稅率清單中,中國將這幾個國家的大豆進口關稅稅率從3%調降至零。另外,其他食品和農產品、化學品、醫療用品、服裝、鋼鐵和鋁製品,涉及海產品、豬肉產品、果蔬、粟米、小麥、稻穀、高粱、煙草、有色金屬及小金屬礦砂及精礦、原油、液化天然氣、褐煤等,各獲不同程度稅率下調。 這份新的協定稅率清單中,農產品降稅幅度也較大,其中活鰻魚從10%的最惠國稅率調至6.7%,鮮、冷帶魚從12%降至8%,鮮或乾菠蘿從12%降至7.9%,b蒜等也由13%,降至6.5%,各種椰子則由12%,降至6%。 中美經貿摩擦中,大豆首當其衝。美國決定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本月中旬,中國宣布將對美國進口大豆徵收25%的關稅,以反擊美方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華夏時報》引述有關市場人士表示,印度、韓國、孟加拉、老撾和斯里蘭卡並非全球主要大豆供應國,也不是中國進口大豆的主要來源國。中信期貨分析師陳靜表示,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面對目前形勢,中國也有相應地採取行動來應對可能帶來的進口大豆及其農產品供應不足的問題,包括鼓勵國內東北、華北地區大豆種植,借助粟米、大豆差異化補貼的模式。 中國進口大豆的三大來源國是巴西、美國和阿根廷。其中,去年有5093萬噸大豆來自巴西,佔中國大豆總進口量的53.3%。中美經貿糾紛加劇後,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減少了20%;美國農業部數據也顯示,截至4月19日前的兩周內,中國取消了6269萬噸的美國大豆採購量。為增加大豆進口來源,中國還增加從巴西和俄羅斯等國進口大豆,《華夏時報》指,此時巴西大豆出口商卻坐地起價,進口成本一度上漲至3600元人民幣/噸,比美國大豆還要高約200元人民幣/噸。面對巨大的價差,中國大豆買家只好轉向巴西以外的其他地區,甚至重新進口美國大豆。 此外,路透社稱,上周中國政府再將美國豬肉和水果兩類產品加入即將於7月6日生效的第二輪加徵關稅的產品清單。此前,中國於4月2日已對多個美國豬肉產品加徵了25%的關稅,同時對眾多水果和堅果徵收了15%的關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