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初「亞洲蹲」一詞突然成為熱話,因中國人外出旅遊愈趨頻繁,這個姿勢因而傳到全球各地。在香港也經常可以見到有人「縑v在街頭,或吃東西,或看護行李琚C這種姿勢還可能跟身體健康有關,內地有傳媒引述專家報道,如果做不到「亞洲蹲」,意味身體不夠健康。 人民網報道中提到,「亞洲蹲」其實不分國界,又引述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張偉接受《新民晚報》採訪表示,從人體解剖結構來說,人種之間沒有太大差異。在國外健身論壇上,「亞洲蹲」成為一種能夠舒筋活絡的潮流方式,且外國人很多熱衷滑雪等項目,「都要用到深蹲,應該都是可以完成的」。 《北京日報》也指,限制人下蹲原因有二:一是重心控制得太差,二是穩定極限太小。重心控制太差,是指在指定動作下維持重心的能力太差,比如下蹲這個動作,部分人很難控制住重心。而穩定極限太小,不僅影響下蹲,也會影響人體平衡。 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張曉星表示,一個人能否做好「亞洲蹲」,最重要因素是肌肉的發達程度和關節靈活度:「如果人的關節靈活,則更容易完成這個動作。但如果一個人肌肉過於發達,或下半身過於臃腫、肥胖,特別是肚子大的話,則會限制關節的靈活度,做這個動作就可能失敗。」 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醫生蔣逸秋表示,要做到「亞洲蹲」,需要腰、髖、膝、踝4個關節同時協作,及身體多塊肌肉相互配合完成,任何一塊肌肉出現問題,都會蹲不下去或起不來。此外,還有一些疾病,比如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以及腰椎出現病理性改變,同樣做不到「亞洲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