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將『水玻璃』(即矽酸鈉)加入水中,攪拌後靜止;二、將金屬鹽類,如硫酸銅、氯化鐵等逐少倒入水玻璃溶液中;三、不要移動或晃動容器,金屬鹽會逐漸往上,長出不同顏色的針狀或樹枝狀結晶。」《化學花園》小實驗的說明書只有3點,做法簡單,且化學反應快速,很快就可看到結晶在「生長」。這實驗引起年幼譚榮安對化學的好奇心,致日後放棄讀歷史,走進生物科技。 譚榮安1938年出生於廣州,是家中排行第10的孻仔,小時候十分自由,「家媯L人會管,也管不了」。其後他來港念小學,被《化學花園》的科學遊戲引起好奇心。「把東西倒進去會長出不同顏色的結晶」,有趣的遊戲令他愛上化學,但會考時因化學科的成績不及歷史科,令他考入新亞書院歷史系。 兒時實驗遊戲愛上化學 1961年的新亞書院歷史系有錢穆、唐君毅及牟宗三等國學大師執教,這陣容原應令學生無法抗拒,只是譚榮安心繫化學,旁聽化學系課堂外,更參與考試,終說服到化學系教授張儀尊破格取錄,並以優秀成績畢業。其後他又爭取到美國進修,得戴維斯加利福尼亞大學破例取錄,獲得學士學位。 譚教授的好奇心隨虓U趨深入的研究而增,在美國西北大學從事博士研究時,「鎌狀紅血球貧血症」是學術界熱話,他以化學知識撰寫論文,成為他走進生物科技研究的契機。及至1970年代,DNA研究出現,他就順理成章向這方面發展,成為香港最早研究DNA的學者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