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血緣未必是家庭的必要元素,有領養孩子的母親認為,「血濃於水,但愛比血更濃」,愛能打破隔膜,彼此感情與其他家庭無異。 在馬會從事資訊科技工作的程先生與從事物流工作的妻子,育有5歲女兒宇瑩,二人盼為女兒找個伴,但人到中年,生育成挑戰,故透過社署領養。經過一年審批、配對,去年領養當時5個月大的紫彤。雖然紫彤臉有「咖啡斑」,若身上有逾5個斑塊,或是神經纖維瘤先兆,但二人仍決定領養。 女嬰或患纖維瘤 夫婦仍領養 兩夫婦在配對過程未見過紫彤,程太說初次見面,見她「肥嘟嘟,很可愛」,抱她入懷感受到其體溫,頓感她是需要愛的小孩;夫婦又說已視紫彤如己出,不會偏心親生女兒。紫彤性格活潑好動,姊姊宇瑩卻「較Cool」,兩姊妹不免會有爭執,然而宇瑩早前突然問起妹妹來歷,卻令程太感愕然,她當時只含糊帶過,未提及領養,但認為兩人有權知領養一事,已準備隨時向她們解釋。 無生育障礙 澳籍夫婦以領養助人 愛可跨越血緣,打破種族壁壘。在港定居逾10年的澳洲籍夫婦Craig和Elisa,2010年及去年領養Luke及Ryan。兩人均無生育障礙,但20多年前交往時,已決定以領養代替生育,幫助有需要小孩。 Craig說,親父和養父角色無差異:「一個剛成為人父的朋友告訴我,他抱蚗成鉈伢P覺不到跟他有連繫」,他認為無論子女是否親生,都要花時間建立感情。Elisa則說:「血濃於水,但愛比血更濃。」 待領養兒童有權選擇是否接受領養家庭,11歲的哥哥Luke對自己的來歷毫無忌諱,他因自己能選父母而自豪,並在日記流露對領養父母的感激,父母夜歸時,又留下字條向他們表達愛意。弟弟Ryan與父親親密,訪問拍照不時叫父親跟他玩「倒豎b」。 據社署資料,截至今年4月,共有72名待領養兒童及160宗領養申請。過去3年本地領養兒童數目持續下跌。社署表示,較難為有健康問題或年齡較大的兒童配對,若待領養兒童配對3次失敗,會被安排與海外家庭配對。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