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目前正在台灣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擔任訪問學者的六四歷史學家吳仁華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時間是記憶敵人,台灣社會愈來愈少人紀念「六四事件」,幸好仍有人權機構組織活動,對抗遺忘。他表示,香港維園燭光晚會是重大的公開活動,具國際影響力,呼籲年輕人不應輕言捨棄。 窮半生追查六四受害者、屠城軍隊名單的吳仁華上月在台北開設為期3日「六四事件真相研究」研討會,自出版《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天安門事件逐日記錄》後,他表示現時收集資料進展較小,當年軍人的資訊也難有新的補充,但研究其他項目時,一旦有新發現仍會記下,絕不遺漏六四任何資料。 引昆德拉:對抗權力是記憶遺忘之爭 受邀在台擔任訪問學者1年,62歲的吳仁華表示,今年是他第1年在台灣紀念六四。台灣自2014年太陽花事件後,一如香港,島內獨派與統派聲音論爭不絕,吳仁華表示,沒有感受到台灣這些聲音對紀念六四的影響,他認為台灣人或對統獨有不同看法和態度,但六四事件中「動用軍隊鎮壓跟統和獨沒有關係」。他表示,時間是現實的,洗去記憶、忘記歷史,台灣會愈來愈少人關心六四事件,他慶幸仍有團體站出來,「不管多少人,起碼有人紀念」。 稱港台與大陸是「逃不了的鄰居」 回應香港大學學生會今年將再缺席「六四集會」及其會長黃程鋒指「中國有民主不是我們工作主要訴求」,吳仁華表示,維園燭光晚會是國際標誌性人權活動,是海內外具影響力的紀念,不少人在海外觀看直播。他指將來台灣、香港不論向什麼方向發展,無可避免面對大陸,是「逃不了的鄰居」,各方可討論六四紀念形式,但不能短視地說放棄。他引用捷克作家昆德拉《笑忘書》名句「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紀念六四是拒絕遺忘政權屠殺。 形式可討論 不能短視說放棄 29年前的夏天,吳仁華是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曾與學生一同留守天安門廣場;1990年2月,吳仁華逃到珠海,游泳到澳門,在黃雀行動救援人員安排下坐漁船偷渡香港;當年7月5日,吳仁華流亡到美國,後定居洛杉磯。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