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除了香港,世界各地都有前人留下來的珍貴歷史建築,蘊含歷史文化。各國如何保育相關建築?或可借鑒新加坡、中國和英國政府的策略。
◆新加坡:原區保護
新加坡於1960、70年代清拆了不少文物建築以騰出土地,興建房屋和商廈。1980年代新加坡旅客人數下跌,研究歸咎於歷史建築被拆,令城市失去特色,成為政府在城市規劃政策中加入文物保護元素的原因之一。
目前新加坡的歷史遺產可分為國家古蹟及保護區。國家古蹟分4類,有不同保育限制,第一類古蹟的原來建築和用途均須保留。《規劃法令》則列明,除非得到政府許可和遵守限制,保護區內禁止任何土地發展和建築物工程等。新加坡市區重建局表示,單靠保存古蹟不足以建設一個具有獨特文物和個性的城市,故需要保留整個地區的歷史、建築風格和氣氛,保持城市活力和突顯獨特性。
例子:唐人街(牛車水)
華人聚集的唐人街(Chinatown),又名「牛車水」。牛車水是歷史保護區,內有很多地下用作商舖、樓上是住所的窄小排屋。歷史區的建築必須完整保留,不得進行任何改動,但可改作商業用途。牛車水大部分受保護的店屋現已用作商店、咖啡室及食肆。
◆中國:古建築不搬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7年專題報道形容,中國搬遷古建築的技術為「國家專長」(national specialty),甚至帶動整個產業發展。中國遷移過的歷史建築包括因三峽工程遷移的重慶雲陽張飛廟,以及廣東錦綸會館、上海音樂廳等。
碧波地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時任中國藝術文化部主任白鈴安(Nancy Berliner)曾參與遷移安徽蔭餘堂,她表示雖然搬遷肯定勝過破壞古蹟,但有時在原始情景原地保留建築才最理想。
隨內地城市化進程放緩,政府對保護歷史建築的態度也開始轉變。2015年,內地政府限制國有認定的傳統古建築不得盜賣和異地搬遷,並在全國啟動專項督查工作。
例子:安徽蔭餘堂
安徽省黃山蔭餘堂是超過200年歷史的中國徽派建築大宅,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碧波地博物館派員花7年時間,1997年起把蔭餘堂分裝拆運到美國,並重造嚴重損猁犖c件,耗資1.25億美元,保存展示至今。有份參與工程並拍攝紀錄片的電影導演王樹楷解釋,遷建蔭餘堂的初衷是希望能讓美國人感受真正中國老建築之美。
◆英國:博彩收益資助文物活化
19世紀末,英國已開始注重保護歷史建築,制定各項法令。根據《1993年國家彩票法令》(National Lottery Act 1993),經營國家彩票的持牌人須將彩票收益的28%撥給國家彩票分配基金為「公益用途」,當中16.67%是予文物彩票基金(Heritage Lottery Fund)作「國家文物或與國家文物有關的開支」,資助有關維護及宣傳英國國家文物的項目。
例子: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
英國政府強調活化歷史建築才是保障其未來的最佳方式,其中一個例子是倫敦的泰特現代藝術館。該處原是一座廢棄發電廠,於1947年建造,2000年重新活化成現代美術博物館,2016年接待逾580萬人次,是倫敦的地標建築物之一。
◆歷史建築保育(見圖)
■模擬試題
◆資料A﹕facebook帖文
【保育紅樓:呼籲古諮會列紅樓為暫定古蹟】
辛亥革命本地遺址屯門紅樓去年(2016年)底易手後,新買家在2月突然以推土機破壞圍牆及周邊樹木,引起大眾關注。不同團體、保育人士隨即發起保育紅樓行動,聚首在中山廣場呼籲政府盡快將紅樓列為法定古蹟,並一併保留旁邊的中山公園。
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今日(2月28日)下午2時半舉行特別會議,討論建議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宣布新界屯門青山近石角咀村紅樓為暫定古蹟。我們呼籲委員支持(時任)發展局長馬紹祥馬上行動,並促請政府盡快修訂《古物及古蹟條例》,將1000多幢評級歷史建築納入保護範圍!不要下下等到歷史建築面臨清拆才出手。
各位關心紅樓的朋友,請廣傳消息。
——節錄自立法會議員朱凱Yfacebook專頁,2017年2月
◆資料B﹕新聞節錄(經刪改)
古諮會舉行特別會議討論是否建議將紅樓列為暫定古蹟。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任浩晨在會上稱,屋宇署自2017年2月18日起每天派員到紅樓視察,屋內未見改裝或拆卸工程,據他了解,業主沒有計劃拆卸紅樓,早前拆圍牆及清除附近樹木是想居民遷出。
古蹟辦在會上展示1905年的丈量圖,指出紅樓或建於辛亥革命後,未能確證紅樓與辛亥革命有關。委員羅健中表示,評為一級對歷史建築沒有保障,「暫定古蹟」則是禁制做法,可令歷史建築免受破壞,雖然目前未能證實紅樓與辛亥革命有否關係,但在不少人心目中兩者不能分割。
現時古物事務監督可阻止被評為法定古蹟的建築作任何改動,或酌情規定改動時必須遵守的條件。政府對一級歷史建築須盡一切努力保存;二級則有選擇性地保存;三級宜以某種形式保存,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資料C﹕新聞節錄(經刪改)
退休高級警司何明新1994年獲委任為香港警察隊歷史博物館諮詢委員會成員,除大館(前中區警署建築群)外,他亦就舊水警總部(現為1881 Heritage)、荷李活道前警察已婚宿舍(現為PMQ元創坊)的保育項目提供意見。他擔心大館活化後變得過於商業化,與社區割裂。他形容,距離大館約10分鐘路程的上環文武廟也是「大館一部分」,因為早年官方主張「以華制華」,「早前警察不多,文武廟處理華人事件,西人(外國人)的事就交予大館」。何明新又說,以前警察放工後去附近吃魚蛋粉、喝絲襪奶茶,也有市民見大館芒果樹果實又大又多,專程攜帶香燭水果「拜芒果樹」,故深感大館是「一整個社區」,憂活化後反變得「有點冷冰冰」。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表示,大館商業部分最多只佔樓面27%,是與政府的共識,但大館佔地面積廣,需要餐飲設施,店舖會盡量反映本土特色,「不只是一個嚴肅的博物館,或是一個殿堂,什麼都不可做,希望將更多公眾興趣帶來這堙v。
■資料回應題
1. 從資料A和B分析保育紅樓的議題中各個持份者的衝突。
2. 就各項資料,指出及說明保育香港歷史建築的兩項挑戰。
延伸回應題
3.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試評估把歷史建築及附近社區一併保留的保育方法的成效和可行性。
(答題指引見另文)
■相關概念
中環價值(Central Value)
身分認同(sense of identity)
社會凝聚力(social cohesion)
集體回憶(collective memory)
文物保育(heritage conservation)
[通通識 第5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