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料A
資料來源:〈尊子漫畫〉,《明報》,2018.03.01
◆資料B
翻查政府年度收入預算、全港學生人數及中學文憑試及格率等資料,平均要74名學生才可分得1張免費門票,較中學文憑試中英文科同時取得5*或以上成績更難。
根據政府2018/19年度一般收入帳目預算內刊載資料,年度內料有377,500名小學生、168,200名中一至中三學生及191,800名中四至中六津貼學位,共計737,500。換言之,以1萬張免費門票計算大約74人才能獲分1張預算案中提及的海洋公園免費門票,成功獲取率不足1.36%。
海洋公園表示,現正籌備派發免費門票計劃,稍後公布細節。現時公園3至11歲小童門票售240元,12歲或以上人士適用的成人門票則售480元。園方表示,暫未計算兩種門票派發比例,若以每種票各派5000張計算,海洋公園支出為360萬元。
另外,多個動物組織聯同立法會議員去信財政司長陳茂波,批評海洋公園多年來圈養動物作展示及表演,未能教育下一代認識海洋及大自然,反對撥款及派門票。「豚聚一家」召集人黃豪賢形容海洋公園是「動物監獄」,批評建議與民意背道而馳。海洋公園發聲明回應,指讓公眾面對面與動物接觸可鼓勵他們保護珍貴的物種,園方亦在2016年獲「美國人道協會全球人道保育計劃」頒發「動物福祉認證」,一直以人道方式對待動物。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聯繫時事議題
財政司長陳茂波在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在未來數年合共撥款3.1億元支持海洋公園發展教育旅遊項目,海洋公園會在未來一年向本地中小學生提供1萬張免費入場券。陳茂波在記者會解釋,政府希望「幫一幫」海洋公園,豐富其教育節目內容,同時園方多謝政府,因而安排免費入場券送給學生。
海洋公園回應稱,園方在政府的支持下,望發展成高科技的教育樞紐,亦計劃為公園的教育課程注入科技互動元素,促進STEAM——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文科(Arts)和數學(Mathematics),以及生物多樣性學習等。
有批評認為政府以逾3億元換取1萬張門票,海洋公園表示不同意此說法,認為是政府善意推動教育旅遊。對較多參與自然保育的學校,將為派門票首選對象,具體如何分配仍在商討,需再與教育界討論,盼一個月內完成。有指免費門票只有學生受惠,隨行家長或教師須付費入場。海洋公園回應表示,根據公園政策,隨行教師可獲額外免費門票,但暫未打算增派免費門票。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相關單元
單元二:今日香港(主題1:生活素質)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什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有急切的需要?什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什麼?
?不同人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什麼貢獻?有什麼障礙?在沒清除障礙的情G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漫畫信息解讀
作答結構:
1. 主題句:作者透過漫畫諷刺財政預算案中派發海洋公園入場券的政策未能針對現時中小學生的實際需要,成效存疑
2. 說畫:左邊的男子向右邊的學生表示「辛苦啦」,並向他送上海洋公園入場券。然而漫畫中的學生背茪ㄕP用具,並沒有因此而感到高興
3. 解畫:從外貌上看,左邊的男子是財政司長陳茂波。他希望透過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出派發海洋公園入場券政策,惠及中小學生。然而,政策與學生的需要有落差。圖中右邊學生背茪@大堆文具和課外活動用具,狀甚痛苦,反映現今學生面對的壓力主要來自日常繁重的學業和課外活動。派發海洋公園入場券對學生而言不能改善現有問題,反而當中的學習活動或為他們帶外額外負擔
◆聯繫相關概念
生活素質
可持續發展
公眾保育意識
生物多樣性
■問題及答題指引
1. 根據上述資料及就你所知,試評論財政預算案中派發海洋公園入場券的政策。
參考答案
緊貼社會趨勢 推廣創科教育
就資料顯示,STEAM為教育界的新趨勢。在是次政策中,對較多參與自然保育的學校有較大機會獲分發門票。學生可以透過跨課室的學習,到訪海洋公園,了解更多關於動物、環境保育和科技等知識,並了解可持續發展對社會的影響,而不是單單囿於課本的知識。
紓緩學生壓力 改善精神生活
從漫畫可見,學生現時承受很大的學習壓力。透過獲發海洋公園門票,學生可在繁重的學業以外得到休息機會,令生活不單局限於學習。此外,學生可與家人一同到訪海洋公園,增進他們之間的感情和改善非物質的生活素質。
「派飛」數量少 基層難受惠
就資料顯示,是次「派飛」名額只有1萬張,但全香港中小學生人數逾70萬,門票數量只能惠及極少數人,政策的覆蓋度成疑。此外,儘管學生能獲發門票,家長卻需要自費購買,這對基層家庭可能構成額外經濟負擔,因此政策難言全面。
動物組織批灌輸扭曲價值觀
資料顯示有動物組織反對派發海洋公園入場券的政策,指園方圈養動物展示及表演不人道,質疑學生參觀圈養海洋生物難有教育效果,更可能向下一代灌輸扭曲的環保觀念及生命價值觀。
文:通識科老師 呂成傑
[通通識 第5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