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育局長楊潤雄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提問時指出,2017/18學年有近3.9萬名學生就讀國際學校,當中23%為本地學生,即沒持有特區護照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以外的護照,比例為近年新高,較去年多3個百分點。全港48間國際學校中,18間錄取本地生比例高於教育局准許的三成。 教局規定最少70%非本地生 教育局強制規定在港開設的國際學校,應把最少70%的學額分配予非本地生,但國際學校所取錄的本地生比例愈來愈多,本地生超收比例由30.1%至74.3%不等,當中以京斯敦國際學校最多,257名學生中有191名為本地生,佔整體學生人數逾74%;其次為耀中國際學校,869名學生中近72%為本地生,換言之上述兩間學校的國際生人數不足三成;「貴族學校」哈羅國際學校1170名學生中,亦有33.7%為本地生。 國際校未來5學年增3850學額 國際學校的本地生比例增加,反映愈來愈多本地家長打算送子女到國際學校,教育局亦指出,未來數年的國際學校學額會逐步增加。 局方預期,在2018/19至2020/21學年,較本學年比較可增加3850個學額。而國際學校所取錄的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人數,由去年的1310升至本學年的1540。 小學年費最貴19.7萬 中學23.1萬 國際學校收費方面,小學部分的每年學費由5800元至19.7萬元不等,中位數為11.9萬元;中學學費則介乎由5.3萬元至23.1萬元,中位數15.8萬元。不過,在交學費的同時,國際學校亦傾向每年收取額外建設費或一筆過債券,前者約數萬元,後者最少以十萬元計。 逾半小學「部分普教中」 另外,教育局公布「全面普教中」、「部分普教中」和「全面粵教中」的學校數目。2015/16學年,有16.4%小學和2.5%中學以普通話教中文,「部分普教中」的小學佔逾半(55.3%),中學佔34.4%;63.1%中學和28.3%小學實行粵教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