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球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該菌能在高濃度酸性下的胃部生存,亦可能會導致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中大一項研究破解幽門螺旋桿菌可在胃部生存的原因,有助未來開發新的抗生素靶標藥物,令該菌不能生存。研究昨刊登在國際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 靠鎳活化尿素J中和胃酸存活 領導研究的中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黃錦波說,幽門螺旋桿菌能在胃部生存,是因它會產生尿素J,而有毒物質鎳離子會活化尿素J,令尿素J發揮作用,將胃內尿素分解,釋放出氨,從而中和胃酸。黃又說,幽門螺旋桿菌會通過4種輔助蛋白,UreE、UreF、UreG和UreH來傳遞鎳離子至尿素J,其中UreG是輸送鎳離子的關鍵。 黃錦波說,未來將集中研究什麼藥物可針對該些蛋白質,以免它們將鎳離子傳送至尿素J,相信可令幽門螺旋桿菌不能生存。被問到減少體內的鎳會否有助令幽門螺旋桿菌不能生存,黃錦波說過往有些研究表示,減少進食鎳含量高的食物,可能有幫助。 據食物安全中心《香港首個總膳食研究:金屬污染物》,一些食物如朱古力、黃豆、麥皮等天然鎳含量較高。但黃強調,鎳會天然地存在於植物中,難以避免,故較有效是破壞該4種輔助蛋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