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 Sowden(圓圖)曾經在電影業做過20年的場景陳設師,最清楚一個逼真的場景是如何能夠反映劇情和刻畫人物,如何能影響觀眾的觀感。他的房屋陳設公司(DEKORA Home Staging)的很多室內裝飾師都有電影美工的工作背景。「和電影不同,現在我們根據房子的地界、大小、房子在市場上可能的潛在買家群體的喜好來決定把房子陳設成何種樣式,目標就是一個:讓房子在視覺上更有吸引力,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文、圖:盛滔滔 部分圖片:DEKORA Home Staging
更快賣出,賣價更高
在找DEKORA做陳設的客戶中,除了房主,還有很多是房產中介。在一項房地產行業的問卷調查中,有三成的買家中介表示,做過陳設的房子,買家最終會願意多付1%-5%的錢,有將近4成的賣家中介同意這個說法。另一項測驗顯示,專業的陳設和自己隨便做做陳設的區別,同一座房子,前者45天賣掉,後者需要102天才賣掉。
一個必須承認的事實是:互聯網改變了賣房方式。可以說現在幾乎所有的買房人都是先在網上流覽房源的。網上流覽不受地域限制,很多海外買家最初更是依賴網上的圖片來查看房子情況的,這就使得房子「看上去如何」變得極其重要。
在Ron看來,陳設的最理想狀態就是不露陳設痕跡。「而是創造出某種非常吸引人的環境氛圍,讓人一看就想住在裏面。」
大部分買家在進到一個房子裏面7到10秒鐘就得到了一個印象,並給這個房子打了分。一次精妙的室內陳設,就是要讓這個第一印象有一種「一見鍾情」、「相見恨晚」的感覺。
「買房的決定實際上是非常感性的。你走進一個陳設好的房子,一定會感受到一些和你的生活和情感相聯繫的一些東西。所以說一幢空房子,在沒有陳設之前,是不應該開放讓人看房的。我相信房子本身一定是精美至極的,但空無一物就沒有生活氣息。我們的工作就是想像出一種在這幢房子將要有的生活,把那種生活氛圍『陳設』出來。」
如果房主還住在屋裏面,仍然需要陳設之後,才能發佈到網上。「目的是一樣的,創造視覺吸引力。根據不同情況,我們可能需要給房內的東西做整理(decluttering),可能移走(removing)某件傢具讓房子空間顯得大,然後重新擺放(re-arranging)某件傢具,使空間看上去更合理被利用;我們還會移走所有有私人物品性質物件,比如家庭照片等。」
陳設自己能做?未必
網上看過那麼多房子,基本一眼可以看出哪些是屋主還住在裏面的,自己整理了幾下就拍幾張圖上傳至網上了,仔細看的話,「破綻」太多。
專業的陳設公司,常年備有各種傢具、家居用品,根據不同需要選用,從大物件到小物件,書籍、擺件、燈具、花瓶、植物、孩子玩具、床單被罩枕頭、滑板、樂器……無所不包,足夠把一個2500平呎的房子也「填滿」!像DEKORA這樣的已經開了14年的陳設公司,標準更高,各種傢具、家居物品,超過2年就要面臨淘汰掉——他們要保證他們所陳設的家,是非常「新鮮」的,是符合當今最流行潮流的。
DEKORA的辦公室後面連接着一個巨大的倉庫,裏面大到要開叉車才可以把上層的沙發、餐桌及床墊挪下來。「你現在看到的只是我們庫存的不到2成,其餘都在各個房子內陳設着呢。」
Ron說,請專業的陳設公司來做陳設而不要覺得自己能做,還有另外的原因。他舉了一個絕佳的例子——他自己在多年前賣了房子。原本他是開陳設公司的,自己乾脆做了豈不是近水樓台?「我做不了。因為這是我自己的家,所有東西都是太熟悉,離得太近反而看不清。這讓我無法取得買家的視角。」
DEKORA的另一位設計師接手了他的家。「他具備一種新鮮的視角、市場的視角,我不會像他那樣擺設我自己的家。事實證明他的決定都是對的——在2009年那樣經濟蕭條的情況下,我的房子在兩個星期之內就賣掉了。結果我成了我自己的客戶!」Ron笑說。
如果覺得自己的家已具備相當條件,只需再做小小陳設即可,DEKORA提供房屋陳設方面的諮詢服務。不光是賣房前要做陳設,有些人買了新房搬入新家還來找DEKORA,希望他們幫助做做「陳設」呢。
陳設小貼士
★空屋仍不宜展示
★移除過多的傢具,使房間顯得更寬敞
★移除所有私人物品,首飾、家庭照片等
★移除家裏的寵物的痕跡
★燈飾要重視,不宜簡陋過時
★客廳就要作為客廳來展示,這裏指有的人家客廳裏還有孩子的書桌等
★如果預算有限,選取房子裏重要的區域做陳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