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中信虛擬銀行開業
傳統銀行轉型首例 反擊騰訊阿里
由中信銀行(0998)及百度合資的「百信銀行」昨日開幕,為內地首家由傳統金融機構成立的虛擬銀行,是傳統銀行轉型的里程碑,與騰訊(0700)的微眾銀行及阿里巴巴旗下浙江網商銀行對撼。人行副行長范一飛表示,百信銀行的成立是順應金融科技浪潮,是傳統銀行主動擁抱互聯網技術的典範,中銀監亦表示此舉是有益的嘗試。
明報記者 余慕恩
內地虛擬銀行主要分兩種,騰訊於2014年成立的微眾銀行是首家,其後阿里巴巴創立浙江網商銀行,都持有銀行牌照,由互聯網公司開設,故屬於「網絡銀行」。現時內地的虛擬銀行均是網絡銀行,除騰訊及阿里外,小米亦於去年開設新網銀行,三家科網巨頭控制着內地虛擬銀行業(見表)。因此這次百信銀行開幕具有意義,因為它是首家「直銷銀行」,即由傳統金融機構開辦的虛擬銀行。
百度﹕人工智能技術予百信
百信銀行由中信銀行和百度分別持股70%及30%,由原中信銀行的電子銀行部負責人李如東任行長,三名副行長王軍暉、王曉煒及寇冠,則分別來自中信銀行電子銀行部、百度金融及建行(0939)電子銀行部。百度集團總裁陸奇表示,將會把人工智能技術輸出予百信銀行,將其打造成最了解用戶及金融產品的平台。李如東表示,將聚焦智能及普惠,針對傳統銀行業務薄弱及未觸達的空白領域進行發展。
無實體分行 所有業務網上處理
虛擬銀行與傳統銀行最大的分別,在於完全不設實體分行,所有業務均經網上或手機處理。而過往經驗,內地虛擬銀行均有不錯的盈利表現,例如微眾銀行及浙江網商銀行,雖然開業不久,但均於去年成功扭虧為盈。 事實上,虛擬銀行的業務除了一般銀行服務如存款、借貸、結存等業務,同時亦主打小額短期現金貸等,例如微眾銀行其中一項旗艦產品「微粒貸」,去年平均每筆貸款額約8000元人民幣,靠此「密食當三番」,截至去年底累計已借出近2000億元人民幣。
人行﹕銀行轉型好嘗試
百信銀行雖然是傳統銀行轉型首例,但內地金融機構近年面對科技的威脅,都紛紛轉型,作出大膽嘗試。例如平安集團自設科技公司,研究區塊鏈及人工智能等技術;招商局金融集團對科技的研發,亦有助招商銀行(3968)在金融科技上走得較前(見表)。
人行副行長范一飛則稱,百信是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好嘗試,走出一條有別於傳統銀行的創新發展之路,並有助實踐普惠金融。中銀監副主席曹宇亦有出席開幕典禮,並表示支持銀行在可控風險下,穩步開展直銷銀行子公司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