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保最大的金蛋
憑着對科技的憧憬,中國平安(2318)近一個月股價升幅超過兩成,是同期騰訊(0700)的一倍。這不是簡單如窩輪、分拆等金融操作可以理解。平安集團最大的金蛋,不是潛力巨大的保險市場,也非資產交易平台陸金所,而是可與兩大科網巨頭比肩的平安科技。
與騰訊及阿里巴巴、或一眾初創企業不同,平保做的不是「FinTech」,而是打着「TechFin」的旗號;不是一股外來的顛覆力量,而是從內在的演變,發展到引領行業的地位。如果說,騰訊及阿里巴巴一切涉足金融領域的嘗試都被監管機構緊緊盯着,平保作為一家傳統金融機構,於發展與監管之間顯得游刃有餘。
摒棄香港、選擇落戶新加坡的陸金所,目標明年上市,但這不至於解釋平保升幅比騰訊更凌厲的理由,能夠超越科技的就只有科技本身,2008年才成立的平安科技,短短約10年間,所下的金蛋,遠遠比陸金所更多更強。
金融科技百花齊放,而平安科技並非每一個範疇都涉足,它們採取的策略是專注於三大領域︰區塊鏈、臉容辨識及人工智能。如同許多企業一樣,平安科技初期發展的是雲端,但現在已把重點轉移至區塊鏈。作為首家加入R3全球區塊鏈聯盟的中國企業,平安科技中標香港的區塊鏈貿易融資平台供應商,對業界而言,並非意料之外。
在生物認證的時代,無論指紋、聲紋、靜脈甚至行為都有認證的技術,但平安科技選擇重點發展的是面容,他們認為現在是「看臉」的年代。憑着「刷臉開戶」、「刷臉貸款」的服務愈漸成熟,平安科技涉足醫療、交通等領域,把面容辨識的技術拓展至更多應用場景。
人工智能遠遠拋離同業
人工智能則是平安之所以遠遠拋離其他保險公司的地方,連眾安在綫(6060)也要望其項背。透過人工智能識別客戶細微的表情變化,破解欺詐事件,讓風險控制達到另一層次;若應用在銷售及理賠方面,則有更多的場景,簡單如車險理賠,平安每年處理超過1000萬宗,平安早就有關於車型、汽車配件、維修廠及生產商等上下游的各種數據庫,利用人工智能結合各項大數據,解決了不少理賠欺詐問題。
正如螞蟻金服去年所言,他們的變化是要從FinTech變為TechFin,這不單單是文字遊戲,而是思維的轉變,前一年大家還很雀躍地以為,10年後不會再有「銀行」這種東西。但發展下來,TechFin才是可能跑出的方向,傳統的金融機構,通過技術來降低成本、提升用戶體驗,才是最核心的價值。
而當傳統金融機構做到這一點,其業務的價值已經去到另一層次,傳統的市盈率、市帳率,都不能再解釋到其合理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