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碼﹕塑膠污染 plastic pollution
【明報專訊】人類日常活動製造大量塑膠垃圾,因為塑料垃圾不易分解,分解過程可達數百年,對環境和生態造成嚴重破壞,更可能進入人類食物鏈。
■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地球邁向「塑膠星球」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工業生態學家蓋耶(Roland Geyer)針對大規模生產塑膠進行全球分析。報告指出,1950年人類開始大規模生產塑膠,由200萬公噸增至2017年的83億公噸,其中一半是過去13年生產的。蓋耶稱,若將83億公噸塑膠鋪平,可填滿一個阿根廷,即約2500個香港的陸地面積。
報告稱,83億公噸塑膠中,只有少於10%循環再造,約12%被焚燬,近八成最終棄置到堆填區和大自然,到2050年塑膠垃圾會增至120億公噸。2014年最高回收再用率為歐洲(30%)及中國(25%),美國僅為9%。歐洲和中國以焚燒方式清理塑膠垃圾的比率亦遠超美國,但焚燒塑膠產生的氣體若未經小心過濾,也會污染空氣,影響健康。
部分塑膠進入人類食物鏈
麥克阿瑟(Ellen MacArthur)基金會研究指出,每年流入海洋的塑膠中,有500萬至1,300萬公噸為海鳥、魚類或其他生物攝取,到2050年,海洋所含的塑膠總重量將超過魚類。英國普利茅斯大學2016年研究發現英國捕獲的魚類有三分之一含膠。專家警告,部分塑膠已進入人類食物鏈。
■現代中國×能源科技與環境
城市化×塑膠污染
2015年,中國消費者購買684億樽裝水,2016年增至738億樽。國際市場調查公司Euromonitor包裝部負責人、膠樽生產專家唐尼指出,中國佔全球膠樽需求近四分之一,其膠樽需求增長與城市化有關,隨著大眾愈來愈關注健康,而中國的地下水污染嚴重,令膠樽水需求大增,印度及印尼亦出現類似情況。
■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本港塑膠回收率約一成
環保署2016年12月公佈的2015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2015年香港人均棄置廢物量為每日1.39公斤,創10年新高。2015年每日約有2,183公噸塑膠棄於堆填區,佔都市固體廢物21.5%,而整體塑膠回收率只有11%。
政府在2009年實施膠袋徵費計劃,除因食品衛生理由使用的膠袋可獲豁免收費外,零售商戶派發膠袋每個須收費最少5毫。連鎖麵包店A-1 Bakery旗下店舖多次被發現違規向顧客提供塑膠購物袋,遭環境保護署刑事檢控,2017年8月被法院判罰款5000港元,是首次有大型連鎖零售商因違反《產品環保責任條例》被刑事檢控。
[通通識 第4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