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人如何認出香港人
10年前在內地,要分辨對方是否香港人很簡單,看他有沒有揹背囊便可;今天,要分辨則更簡單,看對方買東西時,是掏銀包還是掏手機便可。昨天在麵包店,前面數人都用手機結帳,當記者掏出一張50元鈔票,店員笑着說:「沒微信支付嗎?香港來的?」
誠如總書記所言,中國要進入新時代,人民生活將更美好。但今次來京採訪,生活卻不甚美好,坐的士,司機看到鈔票會說「沒零錢,有微信支付嗎?」到商店購物,店員會說「沒零錢,有微信支付嗎?」結果很多時不是多付錢,就是買多了東西湊整數,間接推動內地經濟增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更令人遺憾是,近年逐漸流行無人超市,但作為一個沒有內地銀行帳戶、沒法綁定電子錢包的香港人來說,縱然有足夠現金,面對這種只接受電子支付的商店卻是「門都沒有」。改革開放的大門打開了快40年,可惜超市那一道小小的門卻不對記者開放。
早前國家外匯管理局長潘功勝被追問「人民幣匯率開放進程」、「外資管制是否取消」,除了那些問題,記者更想問:「中港既有滬港、深港通,什麼時候有電子錢包支付通?我很想用App叫外賣,而不用每晚餓着肚子寫稿,但外賣App也不收現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