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近期積極推動房屋租賃政策,被市場認為揭開改革序幕,過去「輕租重售」將有所改變。浙江大學地產運營研究所所長蔡為民21日接受專訪時說,官方雖正進行改革,但目的不在撼動房價或扭轉房市結構,反而應說是漸進式補足結構中原本缺失的租賃供給不足,預料政策連發下,3年內租賃市場將出現劇烈變化。 蔡為民指出,目前中國中央、地方祭出諸多動作增加供給,但就中國龐大租屋需求而言,短期只是從「九牛一毛」變成「九牛二毛」,預料未來將繼續強化租屋規範解決惡意漲租金、違規趕租客、訊息不對稱等陋習,並出台鼓勵企業、民間釋出租房政策,畢竟光靠官方供給出房的力道與效率有限。 12大城參與試點 7月下旬中國住建部等9部門聯合發出《關於在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將廣州、深圳、南京、杭州等12城市作為首批試點;北京、上海、無錫即使未列入試點,也各推優化租賃市場政策。 舉例來說,上海7月底推首批兩起「只租不售」地塊;北京也喊出未來5年150萬套住房建設中需包括50萬套租賃住房;深圳則規定棚戶區改造住宅,除拆遷安置房外,全部用於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出租。 官方推住者有其屋 據中國住建部統計,目前約1.6億人在城鎮租房居住,占城鎮常住人口的21%。但上海公寓企業聯盟研究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出租房約1億套,其中超過90%為個人出租,品牌公寓企業占有率低於2%,但發達國家租賃市場的規模化比例是20%至30%。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也說,要發展租賃市場,就必須改變市場供應結搆,增加供給才能穩定租金。至於擴大租房供給能否降低房價?蔡為民說「恐怕沒有可能」,畢竟有財力買房與財力不足需要租房的消費結構本就不同,有能力負擔的人自然還是會選擇買房,這是房市結構的問題。他認為官方主要目的在於滿足租房客的需求,達到「住者有其屋」,但產權不見得全都是私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