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昨天是青嶼幹線實施雙向收費後首個工作天,因部分收費亭未完工,早上繁忙時段往機場方向只開放了6個收費亭,交通因而極為擠塞,車龍一度擴散到屯門三聖h。署理運輸署長李萃珍表示昨晨車流量與平日相若,承認「有地方可做得更好」,例如可調整工程範圍對出水馬位置,令駕駛者切線時更順暢,又表示「始終是第一個工作日,發覺不是每個駕駛者都熟悉」。有研究交通政策的學者認為,6個收費亭明顯不足,並質疑部分收費亭仍用人手收費這種「古老方式」。多個政黨批評運輸署配套不足,推行倉卒,促請暫緩實施雙向收費,但運輸署堅持繼續推行新安排。
青嶼幹線原本採用單向收費安排,即駕駛者駛經青嶼幹線往機場方向時毋須繳費。當港珠澳大橋今年底通車後,青嶼幹線將不再是進出大嶼山的唯一道路,為免駕駛者多付或少付一程費用,運輸署遂於周日起實施「雙向收費」,即車輛駛經大嶼山繳費廣場往返方向均須繳費(各15元),為大橋通車作準備。
早上塞逾3小時 車龍至屯門
昨天是實施雙向收費後首個工作天,在早上繁忙時間,青嶼幹線往機場方向近收費站約8時開始擠塞,出現長長車龍,龍尾之後排到屯門公路,青衣北岸公路往青馬大橋方向亦受影響;大欖隧道往九龍方向更一度實施間歇封閉。
昨早約9時40分,本報記者從青馬大橋龍尾塞了約25分鐘到達收費廣場。現場所見,收費廣場往機楊方向原有11個收費亭及1個備用收費亭,當時開放了4個人手收費亭,及2個自動收費亭;中間13至17號的5個收費亭則為工程範圍,暫停開放。至約10時,運輸署加開1個人手收費亭。擠塞情G持續3個多小時,運輸署上午11時39分宣布,青嶼幹線往機場方向的交通恢復正常。
傍晚時分,運輸署再新增1個人手收費亭,令收費亭總數增至8個。另本報記者觀察所見,備用收費亭亦改為巴士專用收費道。
運署致歉 稱車流與平日相若
早上大塞車期間,不少前往機場工作或乘飛機的市民及遊客行程均受阻。任職空中服務員的林先生因塞車遲到半小時。他7時55分從天水圍出發,8時10分到汀九橋已開始塞車,最終9時半才抵達機場,較平日多花1小時。他批評運輸署早已宣布實施雙向收費,但至今仍未有相關配套。他擔心增加新收費亭前,繁忙時間交通會繼續擠塞。
李萃珍及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昨傍晚繁忙時間到青嶼幹線收費廣場視察。李萃珍對昨早造成乘客不便感到「不好意思」,她稱昨早青嶼幹線的車流量與平日相若,亦是署方估計之內。根據運輸署數字,今年5月青嶼幹線平均每日車流量為89,180架次,往機場方向為44,590架次。
收費亭至傍晚由6個增至8個
李萃珍表示,往機場方向收費亭昨天已由原來6個增至8個,相信駕駛者熟悉新收費安排後,加開收費亭至8個足以應付車流量,「始終是第一個工作日,我們發覺不是每個駕駛者都熟悉,即使收費員也要時間習慣,希望隨蚢B作多些日子,運作會暢順」。
學者﹕宣傳不足 收費亭明顯不夠
身兼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的熊永達認為,運輸署昨早只開放6個收費亭,明顯不足以應付車流量,加上當局宣傳不足,駕駛者不適應新收費安排,釀成大擠塞。
根據運輸署文件,更換收費亭工程料年底才竣工(見另稿),對於有意見稱應待安裝完收費亭才實施雙向收費,李萃珍說會出現部分車道加了收費亭但長期不需收費的情G,將造成道路安全風險。她說青馬大橋1997年通車後,1999年曾設置收費亭但毋須收費,「司機不熟悉,有猶豫,不知道是否要停車」,導致20多宗交通意外。她表示餘下3個收費亭料需兩三個月安裝,當局將壓縮工序,加快完工。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