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街頭現共享運動倉 1分鐘收0.2元
【明報專訊】中國共享經濟又有新招。北京市街頭近日出現「共享運動倉」,在僅一坪多的室內空間配置跑步機等運動器材,每分鐘收費0.2元(人民幣·下同)。
綜合新浪財經、北京青年報報道,運動倉和迷你KTV模式類似,4平方米(約1.2坪)的空間只能容納1至2人。不同的是,這一模式的關鍵點在於社區場景和運動需求。
創辦人畢振表示,他是在今年春節萌生這個構想。「春節回家過年,看見父母大冬天在霧霾裏戴着口罩出去跑步,我就發現其實居民的室內運動需求還是挺大的。」
共享運動倉配置空調和空氣淨化設備,採用智慧門禁和運動倉內置電子熒幕。運動器材主要分跑步機、動感單車、橢圓機等主題倉。
消費者可使用手機應用程式(App)線上預約、掃二維碼開門,整體配置以自助和智慧化為主題。使用每分鐘0.2元,但要預繳99元押金。
共享運動倉的設備成本約1萬元,預估每個運動倉的單日收入在70元左右,回本周期在8至10個月左右。
共享運動倉雖然還不常見,但已獲得投資人青睞。這家業者日前宣布獲得兩輪數千萬元融資,投資方來自經緯創投、信中利資本、合鯨創投、獵鷹資本,目前公司估值1億元。未來將進駐北京1000個社區。
覓跑工作人員指,該運動倉內打造一個物聯網人工智慧環境,通過線上線下進行管理和操作,運動倉不僅能在高溫嚴寒季節裏保持運動倉的溫度宜人、在霧霾天給運動愛好者提供一個空氣清新的運動場所,它的休閒系統還能為居民的生活提供不少便利。
不過觀察家葛甲認為,共享運動倉也許是個「偽需求」,因對大多數人來說,健身確實是個強需求,但強不到可以連洗澡設施都沒有,就能接受在一個密室裏揮汗如雨。「何況裏面也提供不了太多健身服務,品種比較單一,成本也非很低,前景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