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未批「復活」方案 商交所清盤令未解
【明報專訊】張震遠成立的香港商品交易所,在成立5年多即因財困被申請清盤,惟這個「爛攤子」至今仍然存在,而且大股東位置已多次易手,不過,因削減股本建議未獲法院通過,至今公司仍然未能解禁。
商交所2008年成立,在上屆特首梁振英上任後一年,因資金不足被證監會暫停牌照,張震遠原為大股東,在2014年初亦將所持商交所股權,轉讓至一間英屬處女島(BVI)註冊成立的離岸公司,同年4月法庭正式頒令商交所強制清盤。
白武士一度計劃入主
然而,商交所在過去3年多其實一直「生存」,並曾有個別「白武士」計劃入主,有本地傳媒就曾披露一份文件,指有一間本地集團計劃注資580萬美元,替商交所資產重組。
直至今年1月,高等法院開庭聆訊,審議由商交所現有股東提交、計劃透過削減股本令公司「復活」的方案,根據有關方案,商交所現有股東可保留約10.47%股份;不過建議遭法官質疑,指商交所嚴重資不抵債,股東保留10.47%股權「似乎太多」,要求清盤人提出更多證據解釋並押後再提審議。
商交所財困期間,張震遠四出「撲水」,其中出現不少問題。證監會早於2013年就商交所展開調查,其後轉交警方商罪科跟進,最終拘捕3名中國居民戴麟懿、李善容及連春仁,搜出包括由3間銀行發出的「確認信」、「存款證明」和支票等假文件,文件當中寫上金額高達106億美元(約826億港元),3人在2014年初罪成被判囚2至3年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