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不少學校皆有推行「綠化校園」,校園種植計劃對師生來說並不陌生。明愛聖若瑟中學於2016/17學年獲政府邀請,得到校園種植的機會,這個看似「平平無奇」的計劃,背後有一班樂在其中的學生及默默付出的老師。就讀該校的校記朱孫佳以報道,為大家介紹這個校園種植計劃的二三事。 學校每個計劃或活動,都起源於一個令學生得益的出發點。談起為何實行校園種植計劃,其中一名負責教師陳婉馨老師認真地說:「每個人都有心靈,每個人都應該有顆為他人虓Q的心,這種心態要從小開始培養。透過種植,學生可以訓練悉心照料事物的能力,從而懂得照顧別人。」老師們對學生滿有期望,陳老師笑言:「學生可以親身體驗種植過程,自己嘗試完成每一個步驟,見證種植的開始和(植物)成長,藉茪@花一草的種植體會,尋探生命中的奧秘,希望他們從中得到生命的ㄤo。」當然,任何計劃總會遇上一些困難。陳老師坦言,實行計劃過程時間不足,如學生需留校到傍晚6時,她會擔憂學生的安全;她亦指自己身為計劃的負責老師,種植方面的知識卻不夠專業,過於皮毛,憂慮無法幫助和教導學生解決種植問題。回憶和學生一起種植的場面,她表示不同學生有不同感觸,雖然部分學生是為應付學校要求而參與活動,但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有熱誠,態度認真,種植時甚至比老師還要投入。陳老師希望學生能從大自然中學習,洗滌心靈。 旨在培養興趣 體會成功感 種植可說是一門藝術,任教科學科、同是計劃負責教師的甘志成老師表示:「校園種植除了可以綠化校園,最大的意義,是培養學生的興趣。由播種直到收成,希望可以令學生享受過程,親身成功完成種植,從中體會成功感。」談及未來希望學校如何持續發展種植計劃,甘老師翹首以盼地道:「希望學校可以多做推廣,讓更多學生接觸和體驗(種植),再培育更多感興趣的學生。」他與學生一起「落地耕種」,雙方有茼@同的體驗,他表示在校園種植,有許多困難的地方,如遇上假日不便回校,加上人手不足,植物會沒有人照料、澆水等,慶幸學生態度相當認真,部分參與計劃的學生有種植經驗,十分享受過程。甘老師希望藉計劃令學生愛護大自然,並且珍惜食物,「十分感謝學生的參與和付出,肯樂於在種植的過程中,一手一腳打理(植物)」。 陳婉馨老師及甘志成老師對本年度的校園種植計劃感到十分滿意和滿足,並期望計劃可以持之以琚A讓更多學生達成他們的期望。 ■編輯部評語 欠計劃基本資料 雖然報道點出了校園種植計劃的意義,但師生以外的讀者不了解計劃,而報道欠缺了最基本的資料,例如此計劃內容如何?校記需花篇幅講解細節,如計劃是當作課外活動,還是各級學生皆需參與?學生一周有多少時間照料植物?師生們種了哪些植物?除了親身「落地」種植,可有其他相關配套活動?此外,校記訪問了兩名負責計劃的老師,老師們對部分提問有相似的意見和感受,可結合一起寫,未必需要有文必錄。 文、圖:校記 朱孫佳(明愛聖若瑟中學,中五) 文字整理:陳綺雯 【文章經編輯刪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