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多倫多士嘉堡一間海鮮餐館「魚樂軒」繼上周通過加拿大中華烹飪協會發出聲明指出,網上有謠言攻擊餐館回收食用過的龍蝦殼再給客人食用,昨日又請來傳媒參觀其廚房的烹飪過程,強調造謠者的說法根本不能自圓其說。
「魚樂軒」負責人之一Ray表示,他經營餐館的首要原則是「捨得」。「只有捨,才有得。我們每天炸龍蝦的油都會清理掉,每天都用新油來炸,這樣的成本我們都願意投入,怎麼會去拿吃過的龍蝦殼再去給客人食用?」
他指出上桌的龍蝦全部都是連殼帶肉,沒有空殼在裏面渾水摸魚。
「再說,稍微有常識的客人,都能分辨得出龍蝦是否新鮮,因為海鮮很容易變質,不新鮮的海鮮味道很不一樣,大家一吃就能吃出來,我們不可能用吃剩的龍蝦殼混在裏面的。」
加拿大中華烹飪協會於上周末在各家媒體發出的聲明稱,「近日某網站有網友發表一則微信文章,造謠稱「魚樂軒」餐館回收龍蝦殼,洗淨後再給客人食用。
協會認為此惡意中傷屬網上欺凌行為,特此做出嚴正聲明,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多市刑事律師孫健銓表示,對於這樣的網絡言論,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找到真正的發布者。
「如果餐館是真的被冤枉了,那可以視這種攻擊性言論為網絡欺凌(Cyber Bullying),也可以視為刑事騷擾或刑事恐嚇,這都是刑事罪,可以向警方報案。」但如果發布上述言論者是匿名發表,則警方要獲得搜查令,通過電訊公司追查消息來自哪一台電腦或手機。
「警方會否願意投入那麼大資源去追查,誰知道?如果是普通的市民,要做司法追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黃嚴煥卿律師也表示,就算找到了言論的發布者,追究其惡意誹謗的刑事責任,也都是一個很技術性的問題。
「惡意誹謗的前提是,說的那個人明明知道這個訊息是假的,但他/她還是要發布,這就是惡意的了。但如果那個人相信這個訊息是真的,覺得有必要公布出去提醒公眾注意,那就是一個觀點問題,比較難追究,也需要很專業的律師來專門「咬文嚼字」打官司,那成本也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