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發生事故是一條長達45米的扶手電梯,急速溜後引致多人受傷。專家表示事故罕見,估計有可能是涉及摩打或煞停裝置失靈、驅動鏈鬆脫等,由於該扶手電梯案發前兩日才完成檢查,關注是否有人檢查時沒跟從指引,又或承辦商檢查相關機件項目次數不夠頻密。
港去年逾千意外 機件故障佔3宗
根據機電署實務守則的規定,承辦商需要每半年為扶手電梯檢查,每兩周進行例行檢查。根據機電署紀錄,本港去年有1624宗扶手電梯意外,其中3宗為機件故障;去年2月,涉及今次事故的承辦商奧的斯位於港鐵上環站一部扶手電梯的機械部件故障,曾引致乘客受傷。
或甩鏈溜後煞停裝置失效
香港電梯業總工會理事長謝景華分析,摩打失靈或驅動鏈鬆脫同樣有可能導致事故。他解釋,摩打推動驅動鏈運行,被驅動鏈包圍的齒輪可帶動俗稱「大鏈」的梯級鏈移動,樓梯就可正常運作;一旦驅動鏈鬆脫,摩打無法令大鏈運行,乘客的重力就會令梯級下墜溜後。他提醒乘客乘坐電梯時,必須緊握扶手,以免遇意外時失重心,站立位置應離開梯邊的腳板或黃線。
職業訓練局電機業首席教導員黃啟漢表示,今次屬罕見意外,促機電工程署盡快調查事故原因,包括是否有人無跟從指引檢查。他分析,扶手電梯有裝置防止溜後,要調查為何今次不運作。另外,特長電梯應有輔助制動器,亦要同時檢查為何失效。黃指出,相關零部件必須半年檢查一次,但兩周一次的例行檢查會否檢查相關零件,要視乎個別合約而定,未知是否有人沒跟從指引檢查,或承辦商檢查相關機件項目次數不夠頻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