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聯倡借鑑比利時 NGO作租屋中介
【明報專訊】私人住宅租金昂貴是世界各大城市面對的問題,在香港,劏房問題應運而生,成為都市獨有風貌。社聯建議,港府可效法比利時,由政府資助非政府機構,以作為社會房屋中介,管理欠保養或長期空置的私人出租房屋,以低價租予基層。
低價出租 業主獲減物業稅
社聯早前的研究發現,比利時大多數基層租住質素較差的出租房屋,當地政府牽頭,撥款資助非政府機構作社會房屋中介,與出租房屋的業主協商,以低於市值租金承包空置單位,由中介作房東分租予有需要人士,至於業主則獲扣減物業稅,或津貼其維修費用。
本港樓價高企,私人住宅物業的租金節節上升;根據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數字,家庭住戶的私人住宅物業每月租金中位數較10年前升了1倍,平均每月需要1萬元。社聯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議)何俊傑表示,本港有業主因擔心基層「無錢找數」,寧願等待「好租客」而將單位丟空,也不願把單位租予基層;亦有良心業主,雖願意低價租予基層,但不願花時間打理。
他建議,香港可效法比利時,由政府相關部門或關愛基金牽頭,設立社會房屋中介,撥款予有經驗的社福機構協助這些業主管理物業,並提供誘因予業主以低價出租單位,短期內協助已輪候公屋多年的家庭及有緊急住屋需要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