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明報製圖)
放大
 

其他新聞
時事點對點:港深合建科技園 選址落馬洲河套
時事點對點:內地霧霾乘風襲港 懸浮粒子超標
Data解密:自然遺產瀕危
生活看通識:發展與保育
透視貧窮?朝鮮:但願吃得飽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時事點對點:fb友誼可當真?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自社交網絡盛行,愈來愈多人會在網上結識朋友,英國《衛報》2015年8月一篇分析文章指出,facebook(fb)改變了「朋友」的定義。與現實生活不同,fb上的朋友沒有親疏之別,無論是15年沒有相見的同學、不曾直接對話的同事、最親密的伙伴、配偶或母親,都是列表上的「朋友」。當然這不代表我們會一視同仁看待所有fb「朋友」,不少人便質疑fb上的「朋友」是不是真正朋友。

法國法院:fb朋友非傳統意義朋友

法國最高法院今年1月首次為這個疑問作出法律上的陳述,案件是源自有律師提訟質疑律師公會中某成員在處理一宗紀律訴訟時偏袒某方,因該成員與某方在fb上是「朋友」。判辭指出,社交網絡只是溝通工具,法律上無法理所當然地斷定兩名fb朋友彼此熟識,即fb上的朋友不一定反映傳統意義上的友誼關係。不少社交媒體的使用者都有數百以至數千名「朋友」,但不一定認識所有人。

東華三院心瑜軒主任陳美璐2015年3月受訪時指出,fb上的朋友僅屬虛擬社交,「社交網站十分便捷,一晚已可和50個『好友』聊天。但我們不妨自問,當中多少是兩個月內曾碰面,又當自己水深火熱時,能夠陪伴左右?沉溺於虛擬社交,隨時忽略了眼前人,犧牲了真正社交」。當虛擬社交成為重心,更會削弱溝通能力,陳美璐直言:「社交網站只涉文字,日常社交卻講究語調、神情、動作,例如簡單一句『你好衰』,語調不同意思已不同:可以是女生撒嬌,也可以是責罵別人,需要配合理解。」

社交網絡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社交自主權,陳美璐表示:「fb只上載最漂亮的相片,挫折也可略過不談,只高舉自己的成就。」她認為一旦自主權過度高漲,人際關係易趨單向。「實際社交是雙向的,不同場合集結不同年齡、階層的人,你必須聆聽、思考、消化、回應。然而,社交網站完全自主,不喜歡的朋友,只需動一動指頭已可unfriend對方,營造一個完全合意的空間。」

不合意即unfriend 助長個人主義

她以雨傘運動時「藍絲」、「黃絲」的「unfriend潮」為例,指出在現實中兩個陣營交流傾談,反應可以是沉默、反對、「轉恁v、和而不同,但過程中必須經過聆聽。社交網站中,「我」的聲音則無處不在,由「我」提出問題、更新、選擇相片、決定好友清單。她擔憂這種模式或令人慣性從自己出發,助長個人主義,久而久之或變得難以理解和接納身邊人,欠缺同理心。

——綜合《明報》、《衛報》報道

■知識增益

研究:fb真朋友最多150個

facebook上的「朋友」名單愈長似乎代表社交能力愈強,你的fb有多少朋友?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朋友?英國《皇家公開科學學會期刊》2016年1月2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受限於腦容量和時間,一般人在fb上的真朋友不大可能超過150人,其餘認識的都只是泛泛之交,就和現實生活一樣。

社媒擴圈子 真朋友不一定增加

根據「鄧巴數」(Dunbar's Number)理論,150個朋友是作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上限,人們平均有5個知己、15個最佳朋友、50個好友、150個朋友、500個泛泛之交或略有交情的人,以及1500個碰面認得的人。

提出該項理論的英國心理學家鄧巴(Robin Dunbar)指出,網絡也有一定的上限,「可能有彈性空間,但不是太多,視乎你希望友情有多疏淺或深厚」。鄧巴曾發表調查指出,所有人的真朋友數目相近,即使社交媒體可以擴闊圈子,卻不代表真朋友的數目會隨之上升。他曾分析英國3375名fb用戶,發現無論有多少fb朋友,情緒崩潰時用戶都只能依靠其中4人。「在時間上來說,建立友誼是十分昂貴的,你需要投放許多時間維繫。」他認為科技有助維繫友誼,但若欠缺面對面的接觸,友誼亦會褪色。

◆facebook「朋友」與真友誼(見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社交網絡對青少年建立人際關係帶來什麼危機?

社交網絡指網絡上的社群平台,用來分享資訊。危機是指潛伏的禍害或危險,即未有即時顯現

◇日常社交方面

破壞真正社交:青少年若沉迷於網絡上的虛擬社交,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網上交友,隨時忽略了可面對面接觸的朋友,犧牲了真正的社交機會,破壞現實中的人際關係

◇溝通表達方面

削弱溝通能力:社交網絡主要以文字或圖像來溝通,日常社交卻講究語調、神情、動作等,需要配合理解,長期靠社交媒體與朋友交流,或削弱青少年的溝通能力,阻礙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關係發展方面

人際關係趨單向:青少年在社交網絡中可完全自主,自由決定朋友名單,營造一個完全合意的空間,缺少互相聆聽和回應,和現實社會有頗大差異,令人際關係漸趨單向

延伸回應題

2. 有人認為facebook的社交模式對青少年的個人成長利大於弊,你是否同意?試解釋你的答案。

解題

.作答時先簡單解釋facebook的社交模式,包括不需要面對面接觸、通過網絡交流(如加為好友、分享、讚好等)、可隨時隨地接觸其他用戶、同時與多人溝通、自主決定社交空間、朋友不分親疏但重多寡等

.再列出這種社交模式對青少年個人成長的利弊

.比較利弊,如立場是利大於弊,可指出能透過什麼方法緩解弊處,如學校教育、青少年自律、家長監管;如立場是弊大於利,則可說明為何弊處會造成較長遠的影響

弊處可包括:

.助長個人主義:青少年在facebook上完全自主,可以只上載最漂亮的相片,略過挫折不談,高舉自己的成就,又可隨時unfriend不喜歡的朋友,更不一定要聆聽他人的意見,助長個人主義,久而久之或慣性地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變得難以理解和接納身邊人的看法,欠缺同理心,難建立一個正確的自我觀

.虛擬與真實出現落差:facebook令部分青少年忽略真實社交,過於茩剌acebook上的朋友數目。即使有數千名facebook「朋友」,卻不是全部都認識,有些甚至是素未謀面,一旦在現實中遇上問題,虛擬社交的朋友沒法陪伴左右,又找不到真實朋友可依靠,才發現虛擬與真實的社交狀G出現落差,失落感倍增,更令青少年在成長時期缺少親密的朋輩互動

益處可包括:

.擴闊社交圈子:透過facebook跨越空間的社交模式,青少年可結交到日常生活圈子中接觸不到的朋友,包括來自不同國家、社會階層、職業的人,從他們身上接收不同的信息和價值觀,大大擴闊社交圈子和見聞,有助認識世界,更全面地發展自我,有利個人成長發展

.有助維繫友誼:facebook的社交模式不同於現實世界,交友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更可同時與多人接觸,青少年可以隨時隨地透過facebook和多名好友聯繫。即使朋友在海外留學或移民外地,不能時常見面,也可通過分享、讚好等方式保持交流和聯繫,有助建立並維持良好的人際網絡

顧問教師:陳志華老師

《明報通通識 第432期》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點對點:fb友誼可當真?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