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鶻鷹」改進版首飛 專家:須找準定位
內地社交網站前日出現一組軍事發燒友拍攝的照片,顯示國產第二款隱身戰機「鶻鷹」FC-31的改進版於當天上午首飛,相比原版最大變化是梯形垂尾改為後掠垂尾,更利於隱身。不過,軍事專家指出,「鶻鷹」應找準定位,決定是向航空母艦艦載機發展,還是與目前最先進的國產隱身戰機殲-20搭配使用。
梯形垂尾改後掠垂尾 更利隱身
環球網報道,「鶻鷹」原版曾於2014年在珠海航展表演,殲-20在上月的珠海航展搶盡風頭,「鶻鷹」則僅展出模型,並在現場大屏幕播出其改進版正在車間生產、組裝的鏡頭。今次「鶻鷹」改進版的照片顯示,最大變化是梯形垂尾改為後掠垂尾,並以切尖處理,還在機身其他細節部分作出更利於隱身的處理。
又名殲-31的「鶻鷹」是一款中型隱身戰機,由中航工業集團自籌資金研製,目前並未獲得軍方立項。中航工業公布的資料顯示,「鶻鷹」改進版的長度、高度及翼展分別為17.3米、4.8米及11.5米,升限為1.6萬米,最大起飛重量為2.8萬公斤,時速可達每小時1400公里,作戰半徑為1250公里。
香港軍事評論員梁國樑對本報稱,「鶻鷹」2014年亮相時噴出黑煙,其載彈量、載油量亦比不上殲-20,但可作為航母艦載機的備選,因為殲-20機身太長不適合航母。梁國樑表示,解放軍遲遲不接納「鶻鷹」,說明它未找準定位,須考慮最終發展走向。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