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渠還原清溪 螢火蟲大增 粉嶺軍地河現稀有黃緣螢
【明報專訊】渠務署近年試驗復修河道,將明渠復修成綠油油的河流,初步取得成果,其中粉嶺一段軍地河,復修後錄得螢火蟲數量激增,當中包括約20隻本港極稀有的黃緣螢。但由於該處鄰近政府擬發展的皇后山公營房屋項目,有專家促政府訂立緩解措施,否則螢火蟲隨時因發展而消失。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渠署「改造」粉嶺元朗打鼓嶺3河段
渠務署於2013年開展「改善河道生物多樣性——復修水生生物生境試驗研究」,挑選了粉嶺軍地河、元朗錦田河及打鼓嶺平原河部分河段動工「改造」,包括重新堆砌河H石塊,營造天然生境,供不同生物棲息,讓原本於旱季乾涸的河流有水流過,令明渠變回天然河溪,工程完成後再監察生物進駐情G,以評估計劃是否成功。整項工程費用120萬元。
署方稱錦田河及平原河的水質均有改善,但三地之中以軍地河的試點最成功。不過該河位於粉嶺流水響,距離政府重點發展公營房屋的皇后山項目不足400米,專家擔心該項目會影響螢火蟲的生境(見另稿)。
種蘆葦免螢火蟲遭蝙蝠捕食
為渠務署推行試驗計劃的螢火蟲保育基金會會長麥肇峰解釋,軍地河的河道設計主要考慮防洪功能,例如以混凝土鋪設河H,旱季時大部分河道不是乾涸便是「一潭死水」,不利生物棲息;復修工程除了活化水體,河道之上亦重鋪植被,主要種植蘆葦,避免螢火蟲遭蝙蝠捕食。惟軍地河復修選址周邊有零散村屋及街燈,環境其實不算太理想,加上試點面積只有約200平方米,螢火蟲活動範圍有限,但試驗結果顯示有一定成效。
他續說,復修計劃已於上月完成,今年5至8月曾做生態調查,發現軍地河施工前有兩種螢火蟲出沒,包括黃緣螢及大陸窗螢,但每種只有1至2隻,完工後增至每種約20隻;至於另一種在附近出沒的邊褐端黑螢,工程團隊今年4月將35隻幼蟲移至修復工程範圍,到5月時發現有11隻成蟲出沒,效果成功。
罕見黃緣螢僅香港華南出沒
該3種螢火蟲之中,以黃緣螢最稀有,全港現有約250隻,較數年前300隻減少約17%,料數字會不斷下降。他說,目前該種螢火蟲只在香港和華南有紀錄,本港只有數個地點發現其蹤[,但絕大部分屬私人土地,受發展威脅,本身是政府土地的軍地河更顯得珍貴,應該加強保育。
麥又指出,螢火蟲是生態指標,該物種對水質要求極高,故有螢火蟲出沒的地點,反映水源必定潔淨,亦無光害;對於附近有民居晚上亮燈,他認為可考慮日本或台灣的社區,鼓勵居民為照明系統加設遮光罩,減低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