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城市好比一個錯綜複雜的叢林,許多生活婺怐滷雅|與密道都隱藏在一張街巷繁雜的地圖底下。」
——節錄自徐國能《第九味•北城翦影》
■學生投稿
「城市好比一個錯綜複雜的叢林,許多生活裡的捷徑與密道都隱藏在一張街巷繁雜的地圖底下。」我十分喜歡徐國能在《第九味》中,講述城市的這句話,亦深感城市不僅是一張平面的地圖,也是一張神秘的面紗,更是靜靜等待人們發掘的藏寶圖。
人與人的聯繫——人情味,本屬於藏寶圖的一部分,只可惜正在一點一滴地消散,令藏寶圖殘缺不堪,不再完整。種在泥土堛漲^憶,亦在這寸金尺土、高樓林立的彈丸地上,慢慢地流失養分,逐漸枯萎。
學校附近的公共屋村商場,曾藏著一間令人回味無窮的小店「南城雪糕屋」。從前放學後,總會跟好友走到那媔R零食。炎熱的夏天,嘴埵Y著鮮果乳酪雪糕,酸酸甜甜的,格外消暑;寒冷的冬天,則吃著熱騰騰的蜜糖咖喱魚蛋。店主城哥為了遷就孩子口味,特地在微辣的咖喱加入蜜糖,令魚蛋入口帶甜,使人溫暖。只是,這小店已經結業,那些曾經在店堶W惱買哪種零食的青b歲月,亦一去不復返。
也許,我們偶然應該放慢在繁忙都市堳瑹P的步伐,停下來細看城市的美好,找回被我們日漸遺忘的味道,發掘這張充滿無限可能的藏寶圖。
【文章經刪節】
謝朗萱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中六)
■點評
陳國球認為抒發對城市生活感受,比起描述當中的物件如鐵路等更為重要,「因為寫生活感受能夠反映自己對於生活的理解、對於所見事物的掌握和反應」。謝朗萱的文章緊扣城市面貌和個人感受,結構工整,「文章以一個關於城市的引述來開展,是個好的出發點,有為主題定義的作用」。他認為,徐國能《第九味》寫的「捷徑與密道」和「繁雜的地圖」,貼切地形容了城市生活方式。
陳國球說,「文章的中心點是同學的生活經驗和感受,這都是有意思的東西。」同學描寫生活經驗不俗,如當中講述「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對照不同季節吃不同的零食,就更宏觀的角度而言,以小食店配合時令提供不同種類的食物,其實是描寫南城雪糕屋店主城哥的貼心舉動,更具體地呈現人物形象。文章的最後一段呼應了首段,而首尾兩段均提及「隱藏」與「發掘」,如文章內容圍繞此兩項再作書寫,鋪排結構會更完整。
■陳國球之選——李育中〈維多利亞市北角〉
蔚藍的水
比天的色更深更厚
倒像是一幅鋪闊的大毛毯
那毛毯上繡出鱗鱗紋跡
沒有船出港
那上面遂空著沒有花開
天呢卻編回幾朵
撕剩了的棉絮
好像也舊了不十分白
對岸的山禿得怕人
這老翁彷彿一出世就沒有青髮似的
崢嶸的北角半山腰的翠青色
就比過路的電車不同
每個工人駕御的小車
小軌道滑走也吃力
雄偉的馬達吼得不停
要輾碎一切似地
把煤煙石屑潰散開去
十一月的晴空下那麼好
游泳棚卻早已凋殘了
——李育中〈維多利亞市北角〉
■推介原因
陳國球表示,城市的定義抽像,但簡單來說,城市是個多人聚居、交通便利、文化娛樂集中的地方,「當一個地方愈來愈多人聚居,他們便會互相交往,然後產生一些活動如貿易,人與人之間的協議和規則也會逐漸形成……為促進往來,交通亦會愈來愈方便。這些便捷會使城市人有餘下的時間,於是文化、娛樂因應而生」。
要推介以「城市」為主題的文學作品,陳國球想起了參與編撰《香港文學大系》時,令他印象深刻的一首詩〈維多利亞市北角〉。詩人李育中是香港早期作家,這首詩講述了香港1930年代的城市發展,馬不停蹄的工業發展破壞環境,「這是香港舊記憶,當中講到的環保意識,和現時的環保心態很像」。全詩的結構清晰,以人工產物來比喻大自然的景象,最後以人與自然共融的象徵「游泳棚」的凋殘,來點明這首詩對現代化的批判。
陳國球表示,這首詩特別之處,在於作者以「反抒情傳統」的角度寫城市變化,正當讀者期待作者會歌頌詩中美景時,作者卻以人工產物比喻美景,杜絕把景物想像得過分美麗。如首段寫大自然的海水「蔚藍的水╱比天的色更深更厚」,下句卻變得十分現實「倒像是一幅鋪闊的大毛毯╱那毛毯上繡出鱗鱗紋跡」,比喻海水波紋。作者如此處理,陳國球認為是想以景色的反差震撼讀者,大自然美景還來不及細賞,就已經消失殆盡,什麼情懷都沒有了。
■寫作手法
比喻與象徵
比喻與象徵的用途看似相近,但實有不同。陳國球解釋,比喻是修辭手法,而像徵是整篇的意義指向。如詩中用「棉絮」比喻雲、「過路的電車」比喻北角半山腰等,若讀者將這些比喻事物串連起來,便能感受到作者想藉詩帶出什麼象徵意義,就是大自然被人工化、工業化的發展方向改變等。
文:郭沛U
圖:資料圖片、投稿學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