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周三出人意表宣布,成員國同意減產,是2008年以來首次。協議達成關鍵在於油組龍頭沙特阿拉伯罕有向宿敵伊朗讓步,同意去年才獲解除制裁的德黑蘭免除減產,打破僵局。受消息刺激,油價一度急升6%。不過分析普遍關注方案細節及最終能否落實,油價升幅放緩。
油組14個成員國與特別邀請參與的俄羅斯昨日在阿爾及爾舉行長達6小時的會議,會後確認成員國同意需要削減石油產量,以應對全球供應過剩的問題。根據油組公布,新的原油生產目標達為每日3250萬至3300萬桶,比8月的每日約3324萬桶要少24萬至74萬桶。會議主席兼卡塔爾能源部長薩達確認減產計劃,形容市場有「非常正面[象」,但油組仍有需要出手以重新平衡市場。
去年解除制裁 伊朗獲豁免
油價自2014年起再次回落,可是油組兩年來一直拒絕減產,令油價持續低迷。沙特最初因要打擊頁岩氣拒絕減產,但近期放軟聲氣,表示願意凍產,前提是其他成員國跟隨。但伊朗獲西方解除制裁後,重新投入市場,故要求獲豁免減產,可是視德黑蘭為地區死敵的沙特阿拉伯始終不同意。油組去年12月便因為伊朗拒絕沙特提出凍產,多年來首次無法同意一致的油產政策,今年4月會議亦再一次因為兩國無法達成共識不歡而散。
外界原本預期今次不會有太大分別,可是沙特意外讓步,促成減產方案成真。沙特本周已稍為放軟口風,石油部長法利赫承認伊朗和利比亞等因制裁和國內暴力產量下降的國家在任何減產方案中不應被太大束縛,產量可維持在「最大的合理水平」。油組對上一次官方減產已經要追溯到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初期。
分析﹕油組挽回面子 執行存變數
消息隨即刺激市場造好,油價昨日一度C升6%,全球能源企業的股價亦紛紛上揚。不過減產仍面對不少障礙。巴克萊銀行的分析員形容,油組今次只是挽回面子,質疑是將決定再拖延至11月。《金融時報》稱,伊拉克是1991年以來首次被要求減產,該國雖然在會上原則上同意減產,但外界擔心仍然有變數。
《華爾街日報》指出,當伊朗仍在尋求重回制裁前的每日400萬桶產量,以及因內亂早前產量受創的利比亞和尼日利亞正在恢復生產,油組實際產量或會比會議提出的範圍要多100萬桶,故要真的減產100萬桶才真的有意義。石油分析師及熟悉沙特石油政策者普遍相信,油組要減產70萬至100萬桶才會對全球原油供應和價格產生有意義的影響。
俄動向受關注 官員﹕維持產量
減產協議的確切細節仍待同意,各國在會議上同意設立委員會,以決定如何分配各國的減產份額,等到11月30日在維也納舉行的下次油組峰會商討配額。這意味荋豰ㄨ篕琱W最快要到明年才可實施。市場觀望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等非油組產油國會否加入減產。其中以身居全球第二大產油國的俄羅斯尤其受到關注。俄羅斯能源部長昨讚揚油組減產的決定,但稱俄羅斯將維持目前的石油產量。(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路透社/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