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總長達22.9公里的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樑昨日正式貫通,進入橋面鋪裝和隧道工程階段,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昨稱,這意味大橋主體工程建設的「收官之戰」已經打響。然而,香港和澳門的連接路正面對不同程度挑戰,澳門部分連接路的填海更因缺沙未動工。據了解,港珠澳大橋中央專責小組正要求三地作最後評估,擬訂通車的修訂日期(見另稿)。 朱永靈在昨日的貫通儀式致辭時稱,「餘下的施工任務依然繁重」,希望承建商一鼓作氣完成後續工程。 將鋪裝橋面 如98足球場 港珠澳大橋總長55公里,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以及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口岸和連接線,當中橋隧主體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長達22.9公里的橋樑工程組成,隧道兩端建有東、西兩個人工島。此次貫通的是主體工程中的22.9公里橋樑工程,由鋼箱樑和混凝土構成,包括3座「通航斜拉橋」(橋下可過船)和20公里的「非通航孔橋」。下一步的橋面總鋪裝面積達70萬平方米,相當於98個足球場。由於溫度的變化和汽車的輾壓都會造成橋面板伸縮和位移,因此港珠澳大橋主橋橋面板之間,共設有79道0.32米至1.76米不等的伸縮縫,全部已經安裝。 內地傳媒報道,2012年7月,港珠澳大橋主橋工程動工,由於建設難度極高,在無國內先例可循下,中方技術人員有多項發明創造,亦為未來的大型橋樑建設累積經驗、訂立標準。「港珠澳大橋追求的就是長壽命、高品質」,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說,「但是這個方面我們國家沒有成熟的技術和標準,所以迫使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系統化的創新,都是國際領先」。 無國內先例 施工屢創「第一次」 蘇權科說,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有許多「第一次」,外海大型深水沉管隧道施工在中國是第一次;大型鋼圓筒成島施工在世界是第一次;重達8萬噸的混凝土預製構件工廠法施工在世界是第一次,「我們幾乎每一步都是新的、前人沒有做過的」。此外,例如海上墩台的安裝方法、海豚塔的翻轉吊裝等技術都歷盡艱難。隨蚞蘛暀u程的貫通,港珠澳大橋工程進入島隧工程完工階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