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臨H心理學家葉妙妍指出,每年都接獲數宗幼園生因被催谷而有情緒問題的個案,如哭茪願上學、發脾氣、發噩夢,一上學便因緊張致頭痛、肚痛、常「急尿」等,亦有本已不再失禁的學生忽然再「籈縑v。葉提醒,小童緊張焦慮,可致行為發展倒退。賽馬會南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甘文俊亦指出,有幼童父母緊張地為孩子報興趣班,又渴望孩子奪獎,致小孩拒上學。 若跟不上程度應考慮轉校 葉妙妍指因學習壓力致情緒受困的幼童個案有增加趨勢,多來自教學「鬥快鬥多鬥深」的幼園,小至低班(K1)都要求助,「老師要求寫字,又很惡地指那孩子或其他同學『寫得唔好』,小孩會被嚇倒」,有些則要額外上補習班,面對兩重壓力。她提醒,若孩子跟不上幼園的程度,家長要考慮轉校,「這是最治本的方法」。 補習塞滿時間表可致關係疏離 葉補充,有些家長甚至為讀幼園的孩子安排私人補習,包括認字和數學,也有教禮儀的,但她說:「禮貌和守規矩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以身作則,不是花錢要別人教。」又提醒將補習塞滿子女時間表,是剝削親子時間,可致雙方關係疏離。 甘文俊說,曾有家長安排讀幼園的孩子報讀話劇等興趣班,在孩子演出時頻頻拍照、要求取得證書之餘,幫孩子報歌唱比賽時又緊張地問「是否可贏獎?」。但他指該家長原意想為孩子報小學,但其緊張態度令孩子吃不消,不願上學,接受10次遊戲輔導始肯再踏進校園。 遊戲輔導助孩子自我治療 該中心的遊戲輔導是讓孩子在一間有很多玩具的房間自由玩40分鐘,甘指小孩會在過程中宣泄感受,如曾有學業壓力大的孩子將洋娃娃埋進沙中,或反映她不想面對人。甘補充,過程中社工會因應小孩的言行助他們表達感受,如孩子不斷打「不倒翁」,社工會指「你好嬲喎」,但不會追問原因,免對其造成壓力。不過,孩子在過程中已宣泄不快,有男孩每次打不倒翁後,整個星期都開心得多。另有小孩玩車時不斷模擬有交通意外,但愈玩意外便愈少,反映其心中困擾減少。甘又指有孩子會模擬飾演父母的洋娃娃不斷罵子女,或反映他們在家常被罵,小孩模擬事件已是自我治療,但社工亦會與家長討論如何改善管教方法;而小孩一般接受5至30次遊戲治療後,情緒可大為改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