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首上任以來為加強「內交」,將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及實習資助計劃的開支由2013/14年度的2600萬元,大幅增至2016/17年度的1.26億元,增幅近4倍。然而中央政策研究組一項調查顯示,本港青年對內地觀感負面,七成受訪者希望香港和內地保持一定距離。
四成半自覺香港人
另外,44%受訪青年認同自己是「香港人」,自稱「中國人」的只有4.2%。
內地交流實習資助 3年增4倍
民政事務局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稱,過去4年,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及實習資助計劃的開支,由2013/14年度的2600萬元,逐年遞增,至2016/17年度已達1.26億元(見表)。港府大幅增撥資源促進青年到內地交流,然而中策組去年5月至6月委託中大亞太研究所以電話訪問了1005名15至35歲港人,問及「落實『一國兩制』上,你希望香港同內地保持一定距離多齱A定係同內地加強融合多攭O?」結果70.7%人希望香港和內地保持一定距離,27.1%人希望中港加強融合。
另外,過半受訪者認為愈來愈多內地人來港讀書及就業,對本港青年發展帶來壞影響,認為能帶來好影響的只有23.4%。57.1%受訪者認為自由行對香港壞處較多,認為帶來裨益的只有29.1%。調查指出,數據反映受訪者不傾向支持中港相關政策。
雖然較多受訪年輕人對內地觀感負面,然而他們普遍對「中國機遇」抱正面態度。70.8%人支持同輩參加內地工作實習計劃,支持到內地工作及升學的分別有56.9%及39.4%。但問到個人意向,態度就較為負面,願意到內地參加工作實習計劃的有55.8%,願意到內地工作及升學的分別只有37.4%和29.3%。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認為,在現有氣氛下,有七成多人認為香港應與內地保持距離,並不意外,他又支持政府增撥資源津貼學生到內地交流,這方法正好應對年輕人對內地抗拒,希望學生能多了解內地。
鍾劍華﹕國家行為是最佳國民教育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政府誤以為增撥資源安排學生到內地交流,就能提高港人對國家的歸屬感,「交流完你都會睇新聞赯嚏A望到屭囥x或者建制派咁惡形惡相,去10次交流都無用啦」。鍾認為國家的行為才是最佳國民教育材料,官方態度愈是強硬,港人的反彈愈見激烈,更難建立國民身分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