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報章銷量逐年跌 路邊售報箱亦減一半
【明報專訊】由於報章的銷量逐年下降﹐由多市政府發牌才能擺放於路邊的報紙箱﹐現時下跌至只有 8000個﹐是10年前的一半﹐而其中只有一成半是屬於要付款購買的報章。據行內人士稱﹐其中一些報紙箱只是象徵式地放數份報章出售﹐有時淪為變成垃圾箱及被人塗鴉。
多市政府每年可從報紙箱發牌而獲85萬至90萬元收入。市府的街頭家具組經理拉尼(Ryan Lanyon)表示﹐現時放在路邊的報紙箱面對各種「侵襲」﹐最常發生的是被人用作垃圾箱﹐又被人塗鴉。
市府有規定﹐各報章要派人清洗報紙箱上的塗鴉。加國最大型的報章出版公司Postmedia Network Inc.在全國共有3500個報紙箱﹐該公司的讀者銷售及服務部門的資深副總裁巴納德(Craig Barnard)說﹐他們不但要派人到場清洗報紙箱上的塗鴉﹐有時更要將整個報紙箱取回再次噴漆。
他指另一項問題是報紙箱遭人偷竊﹐有時被人拿走5份報紙﹐但只收到一、兩份報紙的錢。
巴納德稱﹐其中一些報紙箱只是象徵式地放進數份報章出售﹐估計例如《多倫多星報》每天只於每個箱內放3至5份報章﹔《國家郵報》(The National Post) 也估計每個箱只放5至10份。
有人質疑報紙箱繼續存在的價值﹐由於收費不較送報便宜﹐同時購買者要使用硬幣。報館要向市府交牌費﹐但賣出的報章不多。儘管有不少公車乘客會從報紙箱買報﹐但現時不少火車站及地鐵站也開始提供 WiFi及手機訊號。然而﹐不少報章仍繼續報紙箱的運作。
《多倫多星報》及《Metro》免費報的總運作經理麥克勞德(Sandy MacLeod)說﹐該公司的報紙箱由過往最多的4000個﹐減至1000個﹐同時取消了溫莎市內的所有報紙箱﹐由於運作費用昂貴。
他認為﹐儘管報紙箱的數量會逐漸減少﹐但會繼續存在﹐由於仍有人習慣去紙報箱購買。
報紙箱是美國人赫曼特(George Hemmeter)於1947年的發明﹐普遍使用了數十年﹐至近年由於流行上網看報章而令報紙箱逐漸式微。
1間製造報紙箱的公司Tempo Display過往高峰期曾每周生產350至400個報紙箱﹐但該公司已於2007年結業。該公司前經理指罪魁禍首是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