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步速慢路燈設計標準2秒 學者:延長綠燈勿小看 運署研究需兩年
【明報專訊】本港交通意外傷亡持續下跌,但長者傷亡卻倒升,施政報告提出要研究延長綠燈方便長者過馬路。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長者過馬路平均每秒走0.9米,慢過國際標準的1.2米;若走雙線馬路,便需時8.3秒,慢過標準2.1秒,且年紀愈大走得愈慢。除了步速慢,長者起步前思考亦費時,平均要花3.3秒。學者指延長綠燈可令長者安心過馬路,倡先在老齡化社區延長綠燈時間。運輸署亦認同有需要優化綠燈時間設定,今年第三季將展開安裝智能卡感應器研究,讓長者拍卡延綠燈,預計需時兩年完成。
長者交通意外傷亡人數不跌反升
據運輸署數據統計,本港過去10年交通意外傷亡人數跌了17%,但當中65歲或以上長者的傷亡人數卻反升6%,至去年有818人傷亡。去年81人在交通意外中死亡,當中六成屬長者,即有49名長者在馬路送命。
港大地理系在2011年聯同屯門醫院急症室團隊,展開長者行人步速研究,有399名來自港九新界7間老人中心的長者參與,研究團隊模擬雙行車線馬路(約7.37米)場景,以測試長者步速,結果平均步速為每秒0.9米,年紀愈大行得愈慢,70歲或以下長者每秒走1米,而85歲以上長者則每秒只走0.7米(見表)。
平均起步諗3秒 錯判易生危險
另外,團隊設計24種馬路場景片段,讓長者看片後評估應否過馬路,結果長者做決定平均需花3.3秒,當中70歲或以下長者只需2.3秒,但85歲以上長者則需4.6秒。
負責研究的港大地理系教授盧佩瑩稱,香港的行人紅綠燈設計時間,乃參照國際標準,即每秒走1.2米。今次研究結果反映長者平均步速約每秒0.9米,若以一條7.5米寬的雙線馬路為例,長者過完整條馬路需時8.3秒,較標準步速所需的6.2秒多了2秒。
盧教授指長者常自以為「好醒」,可安全過馬路,「但忘記了自己腦筋慢了」,一旦做決定時遲緩幾秒,便已很危險。另很多長者以為車輛距離夠遠便可安全過路,但常忘記看車速,而做了錯誤判斷。
她認為,為長者延長紅綠燈時很重要,外界不要小看任何「一秒」,若長者每天要過20條馬路,延長一秒便能令長者更安心過馬路,可助減輕其日常生活壓力及鼓勵他們多出行。她指不應再用成本角度考慮能否延長綠燈,因一旦有車撞傷人,所有車也要停下來,同樣會拖慢交通系統。
學者:研拍卡不如研道路
盧佩瑩稱,本港社會老齡化,現有紅綠燈設計只便利行車,但馬路設計應以人為本,而非「迫使」行人走快些;她建議在學校較多及醫院附近、老齡化較高地區,全面檢討延長綠燈時間。至於安裝「長者卡」感應器,她認為方向是好,但建議節省此花費,用於檢討加強城市「可行度」。
運署:綠公仔閃動需優化
運輸署回覆本報查詢時稱,由於人口老化,綠燈時間的設定,尤其是「綠色人像」閃動時段有需要優化;該署會研究在過路處設置智能卡感應器,方便長者和行動不便者有較長時間過馬路,今年第三季展開研究,2018年初諮詢交諮會、立法會和道路安全議會,整項研究可望在兩年內完成。
明報記者 梁杏怡 王丹麟 黃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