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沙田城門河的污水是否導致大量死魚,甚至影響大埔鹽田仔魚類養殖區養魚,是今次死魚潮最具爭議地方。自去年12月3日城門河出現近萬條死魚,10日後城門河火炭明渠段被發現藍色河水,再隔10日大埔海濱公園對出海面及鹽田仔西養魚區大量魚類死亡,令養魚戶懷疑死魚跟城門河污水有關。 業界疑城門河藍色污水有關 環保署曾在12月初出現死魚期間化驗城門河水,沒有發現與死魚有關的可疑污染源,而現場水質如水的含氧量、生化需氧量、酸鹼度等均無異常。漁護署檢驗城門河水樣本後,未發現紅潮或有毒藻類,魚類樣本亦未發現有寄生蟲感染。 至去年12月13日,環保署於河水呈暗藍色的火炭明渠收集河水並化驗,發現樣本含有小量一般生活污水,但金屬含量正常。該署巡查該段雨水渠口及上游區域,雖未能查出藍色污水源頭,但發現有小量污水從火炭明渠一個污水截流設施所連接的公共污水渠溢出,渠務署及後臨時封閉設施。 港大理學院副院長梁美儀分析,城門河每次出現大量死魚前,當區氣溫變化極大,當魚類未能適應天氣及河水的溫差,免疫力會下降而染病死亡。 沙田城門河大批魚類於12月3日及25日死亡,天文台沙田監測站數據顯示,去年12月2日最高及最低溫度,相差4.8℃,而12月24日更相差7℃。立法會漁農界議員何俊賢促環保署繼續調查污水源頭及是否含有其他污染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