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遷入約克區的華人愈來愈多﹐隨之而來﹐青少年求助個案亦有上升趨勢﹐但區內能操華語的社工有限﹐令有需要的青少年求助無門。
移民綜會服務中心約克區移民青少年中心一名安居服務員陳欣宜表示﹐每年大約接到八至九個家長(或青年)的求助﹐大多是與青少年逃學﹐無法與父母相處有關。
她說﹕「一般來說﹐學校都有社工﹐為問題學生提供輔導﹐但這些社工都不懂華語﹐而一些華裔學生出現問題﹐多與他們(英)語言能力弱﹐無法與朋輩相處或追不上課程有關。若由一個不懂華語的社工進行輔導﹐言語不通﹐雖有翻譯提供﹐但總是隔了一層﹐效果不會理想。」
她相信﹐向該機構求助的家長(或青少年)多是在外求助無門﹐幾經轉折﹐才要求他們協助。陳估計﹐他們接觸到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她擔心﹐青少年萬一未能及時得到輔導﹐由逃學變成被趕出校﹐他們的前途便盡毀。
陳續稱﹐該機構員工由於並非註冊社工﹐故不能為青少年提供心理輔導﹐該機構只能為一些青少年提供一些領袖訓練﹑康樂活動等﹐並盡量與他們聊天。
約克區家庭服務(Family Services York Region)的總幹事萊克(Elisha Laker)亦表示﹐包括華裔在內的新移民﹐來到一個新環境﹐未必能適應全新的文化及語言環境﹐若再加上在校內無法與同儕相處﹐甚至受欺凌﹐情緒便易受困擾。他指出﹐目前區內只有一名能操華語的青少年社工﹐他承認社區內針對華人青少年的社工輔導服務確有不足﹐早前他們曾登報聘請華語社工﹐但反應未見踴躍﹔另一個原因是政府欠缺撥款﹐令他們很難加開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