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球化 ˙巨星殞落×文化輸出 新聞撮要 英國殿堂級搖滾巨星大衛寶兒(David Bowie)與癌魔搏鬥18個月後,於英國時間2016年1月10日不治,終年69歲。寶兒在1月8日生日當天才推出的大碟《Blackstar》,是精心炮製的絕唱,藉「我在天堂」等曲詞向歌迷道別。大碟隨即分佔英國及美國iTunes銷售榜的第一及第二位,顯示其魅力迄今未衰。英國首相卡梅倫1月11日亦在Twitter發文向大衛寶兒致敬,他說大衛寶兒的歌曲陪伴自己長大,讚揚大衛寶兒精於重新創造,給世人留下傳唱百載的歌曲,形容其逝世是重大損失。 大膽前衛 帶領音樂潮流 大衛寶兒縱橫樂壇數十載,不僅常有破格之作,亦帶領一方潮流,例如在1970年代以造型誇張且性別分野模糊的姿態,掀起華麗搖滾風。他為樂曲創作的角色,例如外星傳信者Ziggy Stardust等,則為其音樂增添不少戲劇元素。1980年代後,他曾嘗試探索跳舞音樂、電子音樂、金屬音樂等,至1996年登上搖滾名人堂,獲讚譽為「搖滾樂界最前衛的未來主義者、結合不同類型音樂的先驅、變色龍與改革者」,在音樂界的成就備受肯定。 2003年,他拒絕英女王授勳,他解釋,之所以不像米積加、保羅麥卡尼與艾頓莊等英國樂壇翹楚般封爵,是因為「不知道它所為何事,那不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除了樂壇上創造傳奇,大衛寶兒亦投入戲劇演出,包括參演日本著名導演大島渚1983年的作品《戰場上的快樂聖誕》,飾演二戰時被日軍俘虜的英兵。 ——綜合《明報》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