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家長或心痛子女太多功課,但好成績人人嚮往,多操練是否等於學得好?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趙志成表示,若短期內密集操練,的確會幫助學生在考核硬記憶、快速解題的試卷中獲得較好成績,如應付部分數學題及填空題,因習慣題型,可條件反射式作答。 操練能力效果短期 易忘記 但操練帶來的提升十分短期,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且操得多不等於學生真的掌握了該種能力,如學生操練考核分析能力的題目後,或知曉如何解答此類題型,但不等於其分析能力有提高。 名校總是予人成績好的印象,趙志成表示,由於名校氣氛使然,家長及學生長期處於「作戰狀態」,且學生家庭背景較好,家長更願意購買學習材料及安排補習等,未必代表學校教學更出色。他建議家長不應追逐學校名氣,應看重學校能否針對不同學生特性施教。 趙認為家長應反思,是想子女成績出眾還是注重其能力發展,若是後者,便應注重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等共通能力,功課不應千篇一律,應容許不同興趣及不同特質的學生,做補充練習、專題探究或閱讀等不同類型的功課,教師亦可多問開放式題目,取代填空或選擇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