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能養人,亦能傷人,因此民間經常流傳一些關於食物相剋的說法,吃了相沖相剋的食物,會有損健康、中毒,甚至有性命之憂。其實中醫學說中確有食物相生相剋之道,而西方營養學也有藥物相剋一類的禁忌,雖不至令人有性命之憂,但食時若不得其法,便有機會影響營養攝取。今日飲食的風氣盛行,關注者不妨也多注意食物的相剋搭配,減少飲食隱憂。
蘿蔔剋人參
菠菜不可與豆腐同吃;吃蟹忌吃林柿,大家總有聽說過一些關於食物相剋的例子,但這些到底是民間智慧,還是坊間的迷信之言?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表示,食物相剋的說法,源於食物本身的品性和功效。若我們同時進食功效相反的食物,便會出現相剋,彼此抵消之餘更有機會令身體出現不適徵狀。許醫師︰「不少人喜歡食人參以圖補氣,但若同時食用了以蘿蔔製作的料理,便會出現食物相剋。因蘿蔔本身是破氣的,當配以人參一起食用時,便不能達到補氣的功效。若病人本身底子較差,兩種相反功效的食物同時起作用,便有機會令身體不適應。」
除了人參和蘿蔔外,許醫師也舉出了其他相剋的食物例子,如蟹不能和花生一起進食,易導致腹瀉;食完蟹也不宜飲茶,以免增加其寒性等。從上述例子可見,其實食物相剋,也和食物本身的性質相關。中醫食療理論中,指食物和中藥本身具有寒、涼、溫、熱四氣和鹹、酸、甘、苦、辛五味等食性;而人的體質有寒、熱、虛、實之分。如果將食性完全相反的兩種食物同時食用,可能會相互抵消其食療效果。因此除了食物之間彼此相剋外,讓我們吃了和自己體質相剋的食物,也會令身體出現不適。「脾胃虛寒不宜吃寒涼的食物,如苦瓜和綠豆,否則易有腹瀉拉稀;體質偏熱者不宜多吃生薑、胡椒等溫熱食物,不然易有咽喉腫痛等不適。」
相剋亦相生
食物的相生相剋,不單是中醫食療的其中一項原則,在中醫配藥中也有這類明確指引。中醫藥經典《神農本草經.序例》指出「勿用相惡、相反者」,而十八反十九畏便是相關的配藥指引,讓中醫師加以參考和依從。在「十八反十九畏」中,會指出甘遂和甘草不和、貝母和烏頭相對等用藥事宜。雖然這些指引未有明確解釋箇中原由,但這知識卻是數千年傳統醫學的累積,大部分中醫師都會參考跟隨。許醫師進一步闡明,其實中醫不論是食療還是配藥,都重視陰陽調和互相制衡。雖然食物之間或有屬性相剋,但搭配得宜亦會有正面效用。如寒性食物加上生薑,便能加以調和;中醫配藥時也常用甘草,以調和諸藥。因此最重要的是講求平衡、用量得宜。除了相剋外,食物之間亦會有相輔相成的功效,就如海帶配綠豆,可清熱解毒;香蕉配蜜糖,可解便秘等,都是食物相輔相生、增加彼此效用的例子。
勿盡信傳言
若以食物相剋作為關鍵字在網上搜尋,結果可謂千變萬化,如蘿蔔配木耳,會有皮炎;蜂蜜豆腐,會致耳聾等。單單是不能和豬肉一起吃的食物,便有十數例,既忌豆醬;又如與魚肉不合。但豬肉一向是中國人的主食之一,難不成每個人都在慢性自殺?許醫師表示,網上不少食物相剋的例子,連她也聞所未聞,背後毫無根據,若過分依從,反而有機會令營養不均。許醫師指出︰「其實我們日常的食材大多取於自然,除非食物本身存在毒性,否則較少會引致嚴重的不適反應,大眾不用過於擔憂。即使吃了相剋的食物,大多也只是有礙營養和效用,只要不是長期食用,對健康的影響不大。」
大家平日若擔心食物的性質與自己的體質相沖,可以多觀察食材的顏色,青色、綠色的食物,屬性大多偏寒;紅色、紫色、黑色的食物,屬性大多偏熱;顏色較淡,偏淺色的食物,大多中正平和。只要食物之間五相搭配得宜,與自己的體質相合,便不用怕出現食物相剋的情況。
一提起食物相剋,不少人會認為是中醫學上的範疇,但原來從營養學的角度,亦能解釋食物相剋的因由。明德國際醫院註冊營養師鍾錦玲表示︰「從營養學的角度而言,食物相剋不是針對單一食物互相相剋相沖,而是食物中的某些物質和營養出現了相剋的情況,減低身體攝取營養的效益,影響吸收。」而在各種相剋的例子中,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草酸影響鈣吸收
不少人都會聽說過菠菜不能和豆腐同吃,這其實是與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 (Oxalic acid)有關,因為當草酸遇上豆腐中的鈣質時,兩者會結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鈣,不能被人體吸收。不過其實在烹煮的過程中會令草酸流失,因此不會令我們完全攝取不到鈣質,只是會影響效益。另外,曾患結石者食用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又或是紅菜頭,又同時吸收大量鈣質,便有機會增加身體中的草酸鈣,增加結石風險,宜加以留意。
豐含草酸的食物︰菠菜、紅菜頭、番薯等
植酸影響礦物質吸收
一些全穀物食品,如穀物早餐等,都含有植酸(Phytic acid),而植酸本身雖然有抗氧化的功效,但卻會影響礦物質特別是鐵的吸收,因此若同時吃鐵丸又或是高鐵食品時,便起不了補鐵的功效。若不想浪費鐵的吸收,可同飲一杯橙汁,會有助鐵的吸收。
豐含植酸的食物︰全穀物食品、豆類等
單寧影響鐵質吸收
秋季均是柿和大閘蟹的當造季節,不過兩者卻不宜在同一餐食用。因為柿本身今有豐富的單寧(Tannins),而單寧非常容易氧化,與熱水或空氣接觸很容易變化成單寧酸,單寧酸接觸蛋白質後會凝固,有礙攝取蛋白質,更有機會損害胃黏膜,長期食用或會引致胃病,故一定要小心留意。
豐含單寧的食物︰茶、咖啡、紅酒、柿等
以上各個例子多是影響營養吸收的,那有沒有一些物食物相剋的個案,會導致人體出現嚴重不適,如頭暈、中毒等徵狀呢?營養師鍾錦玲解釋,若進食後出現頭暈或是中毒徵狀,大多是因為個人敏感體質、食物污染,或是受其他健康因素影響,未必與食物相剋有關,因此如進食後有嚴重不適,宜馬上向醫生尋求協作。
西柚令藥效加劇
食物相剋可能只是影響營養,但若在服藥時吃了不當的食物,則有機會對健康構成較大影響。其中最常見的禁忌便是西柚,因為西柚中所含的一種香豆素(Furanocoumarins),會阻礙身體自然分解藥物,有機會令人體吸收過量的藥物成分,使藥效加劇,有更大的機會出現副作用,受影響的藥物高達四十多種。要注意的是,香豆素會在人體中停留多於廿四小時,別以為分開兩者食用便沒事,故服食西藥期間切記不宜進食西柚。除西柚外,飲酒也會同樣加強藥性,因此酒不宜混和西藥服用。
此外,服食抗凝血劑的病者,因為一些豐含維他命 K的食物,如西蘭花、綠茶、露筍等,都具有凝血作用,大量食用會削減藥物的功效,若血管因而出現血塊,嚴重時有機會致命。一些中藥成分為主的營養補充品,如銀杏素、蒜素等,也會影響抗凝血藥的效果。由於部分藥物有機會令心跳加快,若患者同時飲用咖啡或濃茶等高咖啡因的飲品,便有機會令心跳進一步加快而有不適,因此不宜在服藥前後飲用咖啡因飲品。
除了要注意日常飲食外,也勿忽略營養補充劑的影響。鍾錦玲指高劑量的營養補充品,會影響其他營養的吸收。「其實人體吸收營養時便用到不同的資源,就像十個保母去帶領不同的營養各歸其位。當服食高劑量的營養補充品時,十個保母都只能照顧同一種營養,其他營養便成為『孤兒仔』,在無人接管下直接排出體外。因此服食鐵丸時會影響鈣的吸收,若同時飲奶以添加鈣質,便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她提醒大家,不論是服藥還是營養補充品,都宜以溫水送服,服前也應詢問家庭醫生,了解有關飲食禁忌。
藥、食相剋
註冊營養師鍾錦玲指出,藥物與某些食物相混,有機會帶來更嚴重的效果。病者可於配藥時詢問醫生、藥劑師有關藥物的禁忌,以保障健康。
常見藥、食相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