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愛情,是每個人都曾經或渴望經歷的情感,無論任何年代的人也一樣,只是表達的形式或觀念會隨社會文化的轉變而出現變化、更新。從文學、詩詞散文,以至流行曲歌詞中,我們可以見到不同年代愛情價值觀的呈現方式。
七十年代:含蓄說愛 女性被動
以上世紀七十年代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啼笑姻緣》為例,歌詞就寫出當時年輕人對愛情含蓄的追求,以及女性在兩性關係中的被動角色。
為怕哥你變髐腄A情人淚滿襟,
愛因早種偏葬恨海堙A離合一切亦有緣分。
願與哥你倆相親,情人共印心,
最驚恩愛一旦受波折,難望偕老恩消愛泯。
藕絲已斷,玉鏡有裂痕,恩愛頓成怨恨。
生則相聚,死也化蝶,幾許所願稱心。
莫嘆失意百感生,難求遂寸心,
赤絲千里早已繫足堙A緣分天賜不必怨憤。
——《啼笑姻緣》(1974)
歌詞第一句「為怕哥你變髐腄A情人淚滿襟」,反映女性於戀愛關係上只能扮演被動、害羞、含蓄的角色,就算擔心男友出軌,也只能在背後等待、偷泣。另外,歌詞中間講到「生則相聚,死也化蝶」,可見當時社會風氣較保守,男女之間願意廝守終生,對愛情追求較重視終生的承諾。一旦關係破裂,對女性而言雖然是沉重打擊,但也只能怪責這是命運的安排(因歌詞提到「赤絲千里早已繫足堙A緣分天賜不必怨憤」)。
八九十年代:擺脫定型 兩性自主
然而,八九十年代開始,西方文化流入,社會已不再認定男女關係是理所當然的一生一世,反而更強調兩性於愛情關係中的自主。且看以下歌詞:
回頭望,伴你走,從來未曾幸福過,
赴過湯,蹈過火,沿途為何沒愛河,
下半生,陪住你,懷疑快樂也不多,
沒有心,別再拖,好心一早放開我。
從頭努力也坎坷,統統不要好過,
來年歲月那麼多,為繼續而繼續,
沒有好處還是我,若注定有一點苦楚,
不如自己親手割破。
——《好心分手》(2002)
歌詞寫到情侶無論如何努力維繫愛情也看不到將來,倒不如由女方主動結束這段關係。由此可見,自女性主義的興起,女性已擺脫了傳統的性別定型觀念,於戀愛關係中已不再處於依附、從屬的角色,而是有權去為自己爭取及表達意見。而且,受到個人主義的影響,兩性關係已不是由天決定,而是個人自主意識的反射。
近年:不再重視坦誠溝通
近年這種戀愛風氣甚至走向另一極端,社會上更出現一些有違傳統社會道德的歌曲。例如:
我不會講你知,其實是第幾次,
和他相見,應否叫作外遇。
對他有些意思,甚至想過明晚獨處,
時候來了,卻想起你的臉。
即管充當你的好情人,專心一意共你溫存和熱吻,
我愛你亦同樣體貼你,不讓你知人可以更醜陋,
直到你想不出當天在H上,誰人陪荍琚A
上萬個謊言再接謊言,信我。
——《告白》(2012)
從歌詞可見,女性不但可自由主動結識和選擇異性,甚至破壞對愛侶的忠貞和承諾,背茖k友出軌,這亦可見到戀愛觀念愈趨開放,兩性關係亦不再重視坦誠溝通,只強調兩人在情緒及個人外表上的荌g。
總的來說,流行音樂是一種文化再現的形式,它不但反映了社會現象,更可能透過歌詞、隨茩娃う滷菻腄A對聽眾塑造一種符合社會環境的性別意識形態及戀愛觀念。因此,同學下次聽流行歌時,不妨留意當中歌詞,或許這會引發你對現代社會轉變有更多元的文化思考。
文︰路德會呂祥光中學 程偉豪老師
通識網﹕www.LiberalStudies.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