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第一代本土派,70後的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陳允中,不是土生土長香港人,但比香港人更本土。來自馬來西亞的他在台灣留學,來港教書逾10年,積極參與社會運動,離鄉28年,一直奉行國際主義,不分地域,見到不公義的事就要反抗;看見年輕人抗命,就會伴隨。多年游走香港、台灣及馬來西亞的社運現場,一切原來始於一場戀愛。
明報記者 李詠珊
佔領運動接連於亞洲冒起,先是台灣的太陽花,到香港的傘下,至上月馬來西亞的黃衣,陳允中都在場。生於馬來西亞的他,不論在台灣還是香港,都參與社運,「所有地方都有壓迫,全球思維,在地反抗,我要鰫O個地方住,我一定會參與呢個地方儮B動」。
一場戀愛 認識世界
引領他成為國際主義者,緣於一場戀愛。在台求學時,結識了一個同鄉女朋友,女子想法獨特,認為若要幫助馬來西亞的本土運動,要先打破馬來西亞人只關心馬來西亞事的觀念。「佢帶我去睇世界,發現社會原來好多不公平,除鰽盛B、生仔同買樓,原來仲有一條路,就係爭取社會公義」,他跟茪k友參加房屋、原住民、婦女運動,「當時好似上鷕}」,即使放暑假回馬來西亞,亦到不同非牟利機構拍門,「台灣有原住民,馬來西亞都有,無理由無受到壓迫,我要幫佢]」,由吉隆坡到檳城再返到家鄉詩巫,了解不同運動。
自反領匯決定本土化
或是意外,或是緣分,陳允中赴美留學認識了香港女朋友,女友對香港心死,不想回港,反叛的他卻於香港科技大學得到教職,任教社會科學,抵港3天,就按捺不住上街,與10萬名市民大呼「倒董」,眼見這堭N有更大的民主運動,他興奮不已,嚷茩n女朋友回港。
在港不足一年,陳反領匯,盧少蘭婆婆推茪韘菑v更老的婆婆上街,更說要為年輕人爭取公義,他深受感動,「係佢鼓勵我本土化,學好廣東話,參加社區運動」。
70後的他本想推反官商勾結,但發現社運斷層,「當時覺得大鑊,無新人,就退唔到休」,其後在反迪士尼的「獵奇行動」中茪O找接班人,但找來的學生捱過一個暑假就無疾而終。直至保衛皇后碼頭,一批80後衝進碼頭又絕食又佔領,陳就知道接班人到了。
為撐菜園村搬入元朗
然而,80後關注的不是他關心的民生議題,而是保育,惟當年被比他年輕12年的陳景輝打動,「佢話出虧Y為髐U一代,呢個地方破壞驉A係代代受害,香港係好多人唯一鵀a方,我心諗,廿幾歲人講浀n似80歲,我無得唔陪佢玩」,他因此立志陪年輕人抗爭,年輕人關心保育,他也關心,反高鐵或反新界東北撥款,都見其身影,為了支持菜園村重建,他更搬進元朗,當天的年輕人朱凱迪、葉寶琳、周思中等,已成為他的「老戰友」。
陳允中說有年輕人抗命,就是他要去的地方。2014年3月,台灣學生反服貿,他跟蚞ル芺臚J立法院,看見他們井然有序,又發動小組討論定下民間方案,內心十分激動,想不到香港就緊接其後發動罷課,身為老師的他組織「公民教室」,以「罷課不罷學」支持學生。
身為社運「老鬼」,他眼見學生與警方衝突,只懂呆滯,他大聲叫喊,茪滮瑔刉ル肮[鐵馬,事實上,心媢翵鋮M定不甚同意,「我]衝入天星,係阻止屭恕J去,留鷁瘨擏齱A係唔畀佢]拆屋,先可以stop the machine,攻入公民廣場stop鱈均H」他提醒自己要包容,欣賞這代人的觸覺,「公民廣場係佢]起家,重新奏f呢個公共空間,係象徵都係實質行動」。
回鄉見證傘落馬來西亞
雨傘運動除了是港人的事,也成為馬來西亞社運的借鏡,今年8月發起淨選盟4.0集會,首次把集會時間延長至34小時,同樣有公民教室,亦有人馬路當H板。淨選盟於2007年至今已第四次舉行大集會,今次陳回鄉見證,驚覺群眾的政治醒覺更進步,且十分團結,更連其保守專業人士的哥哥,略有名氣的醫生,都敢於公開論政,令他更相信雨傘運動的力量。
游走三地,陳以為自己灑脫,回鄉兩周,仍不忘關心受壓迫者,走到森林探原居民,發現那推土機比菜園村的更兇猛。離鄉28年的人,終發現馬來西亞的那個家,都需要人起來抗命,令他掙扎自己下一個抗爭,應否在馬來西亞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