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融樂會昨公布《探討香港少數族裔於本地就讀專上教育機會的研究報告》,指少數族裔學生中學成績愈弱,選擇會愈窄。88個副學士以下課程,即基礎文憑せ中專教育文憑、毅進文憑、文憑及證書等,只有19個、僅佔22%以全英文教學。 副學士以下課程 22%全英語 研究共向553個課程,包括副學士、高級文憑せ基礎文憑せ文憑せ中專教育文憑せ毅進文憑及證書課程查詢,當中有257個課程回應。報告指課程對中文能力要求,令非華語學生未能按志向選擇課程,僅51%課程以英文編寫教材及評核,選擇只有華語學生一半。這些以英文為主的課程中,又有高達72%課程設有中文必修課。融樂會建議,政府應增設更多以英文為主的職業教育課程,令他們有更多就學機會。 報告又指專上院校錄取非華語學生指引不清晰,處理不一及資訊模糊,30間院校中,只有6間列明對非華語學生的其他中文成績最低入學要求,即綜合中等教育證書(GCSE)及普通教育文憑(GCE)等。有11間表示視乎個別情G而定,並要求學生先遞交考試成績,才決定會否接受。融樂會建議,院校應整理中文成績要求及統一發放,並促請政府盡快完善「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政策」。 尼泊爾裔Bibek Limbu於2013年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試,經聯招報讀數學小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並獲面試機會;惟面試語言為中文,Limbu去信學院,冀校方安排他以英文面試,但一直無獲回覆,最終轉讀其他副學士課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