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過來人認同傘族熱血 當年防暴警﹕兩代皆受他人影響
【明報專訊】1967年香港一場左派工運暴動,賠上逾50條性命,逾千人被檢控,傷痕多年難以磨滅。香港電影導演趙崇基構思新劇本,把當年工運學生與去年佔領的新一代扣連,兩代人同經歷催淚彈與防暴隊,滿腔熱血渴望改變社會。現已六旬、曾於六七暴動入獄的「少年犯」認同新一代衝勁,但兩個年代背景分別很大;曾為防暴隊的退休高級警司則認為無論任何時代,年輕人難免受他人影響,奉勸多獨立思考。明報記者 梁杏怡
趙崇基與編劇謝傲霜編著的新書以《中英街一號》為名,這是香港沙頭角的五金雜貨店位置,也是深圳沙頭角的新樓盤,象徵中港的分裂,其故事環繞1967年至2017年,兩代學生參與社運抗爭的經歷。趙崇基認為,現今對六七事件的論述多圍繞「土製菠蘿」(炸彈)與林彬(被左派示威者燒死的播音員),事實上當年的年輕人,曾經為求改變社會不公義而投入一腔熱血。
趙崇基新劇本扣連兩代
昨日新書座談會上,在1967年因被控「非法集會」判囚1年的「六七少年犯」曾宇雄,與當年負責緝捕示威學生的防暴隊警察林占士共聚一堂憶往事。曾宇雄沒正面提及是否支持佔領運動,強調無論是六七、八九民運和去年的佔領,雖同為年輕人統領,歷史背景卻完全不同,難以比較,但他表明認同新一代年輕人的理想、衝勁,正如他當年僅16歲,也是血氣方剛的年紀。
退休高級警司林占士則曾在六七事件中開過槍、用警棍打過人,他昨笑稱已習慣被當作「奸角」,亦坦言不會為當年的表現而道歉,「如果當時不這樣做,之後香港會怎樣?」他相信大家只是各為其主,作為警察便應維持社會治安。年代不同,林占士認為時下年輕人與當年沒太大分別,「少少畀人利用,多多畀人感染」,因此應反思堅持的事是否真有獨立思考,還是受人影響。
趙崇基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為構思該故事,曾與10多名六七的見證者訪談。他透露曾與參與工運的左派老人談話,老人不認同年輕人佔領,因他們自認「愛國愛黨」,而佔領卻有「外國勢力」。他的創作也不是為了平反六七,只希望上一代年輕人曾受的教訓,可為新一代有反省的機會。
《中英街一號》中的六七時代,女主角沒參與社運卻誤被拘捕,最後寧坐牢也不肯認罪,反問「我們有選擇嗎?」而時至未來2017年的另一女主角,經歷佔領後卻對社運充滿質疑。
導演﹕佔領留下傷痕
趙崇基相信佔領為年輕人留下傷痕,正如一班老人至今也未能忘記六七教訓,只能鼓勵年輕人,不單茞揖堳e,要記得爭取多年後的社會進步。
劇本已成,趙崇基正籌募資金,期望明年可開拍電影,但也坦言:「現在也不知拍不拍得成。」